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 , 则互相须,各以二分 , 取彼一分,然后力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者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 , 未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为雄,韩信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 , 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破楚,宅有天下。

    (选自《人物志·英雄》,有删改)

    材料二:

    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态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分数:这里指比例。②二分:分成两部分。③力人:力气大的人。④先登:先锋。⑤体分:票赋和素质。⑥高祖:汉高祖刘邦。⑦合变:随机应变。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何以[A]论[B]其然[C]夫[D]聪明者英之[E]分也[F]不得[G]雄之胆[H]则说不行。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文中指开始,与《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中的“始”词义不同。 B .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中的“济”与成语“扶危济困”中的“济”词义不同。 C . 陈涉,陈胜,字涉。秦末陈涉揭竿而起,《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反映了此事。 D .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与“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师”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花草中有英,野兽中有雄。文武才干出群的人取名为英雄,其中特别聪明秀出的人称为英,胆力过人的人称为雄。 B . 聪明是英才所具有的素质成分,但英才需要雄才的胆力;胆力是雄才所具有的素质成分,但雄才需要英才的智慧。 C . 如果一个人有超人的力气,也有行动的勇气,但没有处理事务的智慧,这样的人可以做将帅,却不可以任他为宰相。 D . 秦朝政令失误,天下众多豪杰争斗。项羽乘势兴起,率领五位诸侯灭掉秦朝,分割天下分封王侯,自号“霸王”。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

      ②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5. (5) 项羽和刘邦同为英雄,结局为什么会有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