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阿房宫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选自《桂枝香·金陵怀古》)
-
(1)
下列句子中的“爱”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
B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
C .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怜惜,同情
D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
-
-
(2)
下面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 . 杳不知其所之也
B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C . 代百司之职役哉
D . 夫晋,何厌之有
-
-
(3)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
B . 锱铢,古代较小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C . 阿房宫,秦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时未完工,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D . 赋,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有“铺采擒文,体物写志”特点。
-
-
(4)
下面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成不敢敛户口
B . 韩魏之经营
C .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D . 正故国晚秋
-
-
(5)
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一条又一条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B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绿色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
C .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闹市里人们的言语还要多。
D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让秦王朝又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皇帝,谁能够消灭它呢?
-
-
(6)
下面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房宫赋》开篇,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既写出了秦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气势,也体现了阿房宫工程的浩大。
B . 《阿房宫赋》中,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C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楚登临的时间、地点、气候,并定下了后面观景的坐标位置。
D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归帆”“酒旗”“彩舟”“白鹭”既写出了真实的生活情景,又有想象之景,展现了金陵的美丽、繁华。
-
-
(7)
下面对两则材料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房宫赋》中,写六国珍宝之多及其来源,是为了说明六国统治者不爱护其百姓,为下文的议论蓄势。
B . 《阿房宫赋》中,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
C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和杜牧一样,责怪商女无知,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
D .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