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盗粮”者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 , 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节选自《促织》)

    1. (1)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者不众庶 却:拒绝 B . 借寇兵而盗粮 赍:送给 C . 薄产尽 累:祸害 D . 探石穴 发:开掘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今乃弃黔首资敌国

      A . 木直中绳,𫐓为轮 B . 斯亦伐根求木茂 C . 为国礼,其言不让 D . 其无礼于晋
    3. (3)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B . 黔首: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黔首”。“庶民”“黎民”“白身”等在古代也指百姓。 C . 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D . 里正:里长,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是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文中“宰严限追比”中的“宰”即指里宰、里正。
    4.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却宾客以诸侯 B . 假舟楫者,非能 C . 孤舟之嫠妇 D . 既东
    5. (5) 文中画线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江河湖海不挑选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B .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刚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把百姓聚集起来。 C .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得到三两只,也是又小又弱,不合规格。 D . 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屁股被打得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
    6. (6)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以“太山”“河海”为喻,目的是直接证明秦王驱逐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 B . 五帝三王不却众庶与陛下今乃弃黔首形成鲜明对比,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C . 乙文概写故事开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特点。 D . 成名被逼无奈,“惟思自尽”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以及统治阶级对下层的剥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