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综合题
  • 1. (2023九上·鱼峰期末)

    经济政策可以帮助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因此,政府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运作情况采取合适的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许多人死于饥饿。于是列宁决定转变政策,他认为:“要改变粮食政策,不再征集农民的全部余粮,而是以征税的方式,向农民收缴事先规定限额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完税后的余粮和其他农副产品农民可以自己支配、自由买卖。”同时强调“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依据材料一分析1920-1921年苏俄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材料二图中,1933年后美国失业率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

    材料三:这次大会后,党和国家迈开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以解决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生产者没有生产自主性等现象带来的弊端。到20世纪90年,邓小平提出想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模式”……中国之治取得伟大成就。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大会”的名称。材料中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模式”指的是?
    (4)综上所述,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手段”,90年代邓小平提出“新模式”,分析这些经济政策有何相同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