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云浮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刘备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有济。

    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于其战巨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巨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巨鹿之战也。

    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巨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选自苏淘《权书·项籍》,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故籍虽迁A沛公B汉中C而卒都彭城D使沛公E得还F定三秦G则天下之势H在汉不在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克,指能够、可以,与现代汉语成语“克勤克俭”中的“克”字词义不同。 B . “方籍之渡河”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的“方”字词义相同。 C . 区区,指愚拙,与“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区区”词义不同。 D . 故,指因此、所以,与“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中的“故”字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作者指出项籍虽“有取天下之才”却“无取天下之虑”,以致“终其身无成”并将项羽与曹操、玄德做了比较。 B . 文章第二段作者先扬后抑,先赞扬“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后说项籍“死于垓下,无惑也”,因为项籍缺乏远见,度量不大。 C . 作者认为,项籍之死早有预兆,他应在巨鹿之战获得胜利后马上率军进人咸阳,控制天下,而不应在河南、新安间徘徊不进。 D . 文章第四段作者用“虎方捕鹿”一事做比,认为项籍先去救赵国而不入关进攻秦国的做法是错误的,还不如宋义的“屯安阳不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

      ②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

    5. (5) 请结合第三段内容概括说明苏淘认为项羽“必能入秦”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