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奉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 , 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小人之情,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怨,怨则叛,危则谋乱,安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 , 以遏寇虐。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不肃而成,不严而化,垂拱揖让,而海内平矣。是谓为政之方。

    (节选自荀悦《论致政之术》)

    【注】荀悦:东汉颍川颍阴人,政论家、史学家。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危”,意思为危险,与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的“危”意思不同。 B . “因”,意思为因为,与《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不同。 C . 虞,意为预料,与“尔虞我诈”“不虞之誉”“高枕不虞”的“虞”意思都不同。 D . “爱”,意为吝啬,与《齐桓晋文之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爱”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思”在内容上可依次归纳为“俭”“谦”“慎”“正”“明”五个方面,其意义在于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B . 与李斯的《谏逐客书》以驳论为主,先否定对方做法,再论证自己观点不同,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书》则是逐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C . 荀悦秉持儒家“性三品”之说,将人分为君子、中人和小人三类,他认为中人不会触犯刑律,因而只需施以“礼教荣辱”,对小人则不然。 D . 荀悦以一介学者的身份,积极探索国家治理、改革和发展的方法,彰显出我国古代士大夫难能可贵的“士志于道”的担当观。
    4. (4) 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②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

    5. (5) 阅读两则材料,请用原文回答魏徵和荀悦在赏罚问题上所持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