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