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B

    图为西周克益,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球璃遗址

    铭文节选:王曰;“太保(召公)! ……余大封乃享(供享),令(命)克(召公长子)侯于偃(燕)。”


    后武王封之(召公)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域是也。亦以元子(嫡长子)就封。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材料二:北京的帝王权威的结构是逐步完善的。如果说明初朱元璋将中央集权的、等级制的皇帝统治推进到了逻辑上的极限,那么清初的雍正(胤禛)则在这个结构中完善了内部的可操作装置,并将君主的地位尽可能提升到了最高点。其他的皇帝,比如明永乐(朱棣)和清康熙(玄烨),则起了逐步推进和改良的作用。

    ——摘编自朱剑飞《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等

    材料三:幽燕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连朔漠,气候属温带。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忽必烈初到燕京时,蒙古贵族霸突鲁就曾劝说:“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衅之所,非燕不可。”汉族谋士郝经等人也劝忽必烈迁都燕。忽必烈采纳众议,迁都燕京,以燕京为大都。满族崛起东北,当其入主中原,面临与元朝同样的问题,故顺理成章地选择北京作为都城。北京为元明清之中国首都,既是农耕、游牧对峙矛盾的产物,又是农牧两大地带趋向经济文化上的一体化,实现政治大一统的当然结果。

    ——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

    1. (1) 材料中的两则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填写字母),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填写字母)。阅读史料,写出它们所共同反映的史实,结合所学,指出所体现主要政治制度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的提示,结合所学,完成图表绘制,概述“帝王权威结构”完善所产生的主要政治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梳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历史合力的角度,简要说明北京为元明清之中国首都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