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上·梧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 , 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 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有删改)

    【注释】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②儿子:小孩儿,

    材料二:

    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汉五年,即皇帝位,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汉书·萧何传》,有删改)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后A世B贤C师D吾俭E不贤F毋为G势家所夺。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封,意为封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意义不相同。 B . 绝,意为渡过,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义相同。 C . 石,表单位,文中表示俸禄的多少,与《五石之瓠》中的“石”意义相同。 D . 适,意为到、往,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义不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对宝物的认知与世俗之人不同,孙叔敖临终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大王赏赐的肥沃富饶的土地。 B . 伍员在逃亡中得到一位撑着船正在打鱼的老人的帮助,寻而不得后每次吃饭前都要祝祷那位老人。 C . 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越精细,就像小孩、贤者;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越粗陋,就像鄙人。 D . 汉五年,刘邦登皇帝位,萧何因功劳最大,被封酂侯,却选择在穷苦偏僻的地方置办田宅。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②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5. (5) 材料中提到“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孙叔敖的“道”体现在“以不利为利”,因而能够长久占有土地。那么“丈人”“子罕”和“萧何”的“道”分别是什么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