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上·石河子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

    发现假设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

    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

    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

    小结

    第二章  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

    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

    五大思想渊源

    小结

    第三章  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

    具体经验

    困境迷惑

    循序渐进

    小结

    试读内容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

    系统地找出假设常被人们有意地避免,以免带来什么后果。没有人想知道自己相信了那么久的观念竟然是歪曲的、错误的,可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当看到别人在寻找假设和新角度时也是痛苦万分的时候,一切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学生大体上认为,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由老师提出来得更舒服。这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同伴更可能用接近学生经验的用语和例子来提出问题或指出新角度,所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出的问题和角度更容易被接受和准确理解。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教师,对我来说,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和语言越来越难。要是60岁的我和18岁的学生有着一样的生活方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喜欢一样的音乐,使用一样的社交媒体,反倒让人觉得吃惊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细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限定条件。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社会学习绝非闲谈或者散漫的对话,而是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

    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有两种组织形式:情景分析和批判会话。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确保同伴在给出批判性反馈的同时,不会随意评判别人。

    读者评论

    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 B . 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 C . 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 D . 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B . 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 C . 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 D . 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
    3. (3)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
      A . 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 学习《过秦论》时,小壹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 C . 学习《鸿门宴》时,小壹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 D . 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
    4. (4) 下图是某校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于“思维过程”。 B . 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中作者提出的“质疑假设”的做法是一致的。 C . 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演绎归纳论证来进行推理。 D . 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
    5. (5) 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