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二)

    (公孙丑)1】“敢问夫子恶【2】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5】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注:【1】公孙丑:孟子的学生。【2】恶:同“乌”,疑问词,哪,何。【3】慊:通“惬”。快心,满意。【4】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5】诐辞:偏颇的言辞。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怜悯 B . 自贼者也                    贼:伤害 C . 今日病矣                    病:疲倦 D . 淫辞知其所陷                淫:过度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不忍人之心                        以其外之也 B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则塞于天地之间 C . 人之有是四端也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D .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其子趋而往视之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B .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认为“仁义礼智”本就存在于内心,只须去心中寻找,无须后天培养。 C . 孟子认为浩然正气须于心中蓄积,而非依靠外物之力获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浩然之气也就会衰亡。 D . “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焉。
    4.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南宋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B .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作,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研究西汉社会的重要资料。 C .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D .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墨子》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
    5. (5)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②“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6. (6) 在文本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