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咸阳期末)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材料二:

    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婉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国守志,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恨怨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失厥中矣。

    (节选自王逸《楚辞章句》)

    【注】①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大雅》,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②厥中:这里指公允。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进A不隐B其谋C退D不顾E其命F此诚G绝世之行H俊彦之英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天下笑”与《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中的“为”词义不同。 B . 吊,指凭吊,与《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吊”词义不同。 C . 让,指谦让,《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的解释与此相同。 D . “殆失厥中矣”与《项脊轩志》“殆有神护者”中的“殆”的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司马迁看来,楚怀王忠奸不分,不能知人善任,这才导致楚国军队遭遇挫败,土地被削割,自己客死异地,被天下人耻笑的结果。 B . 从材料一“太史公曰”可见,司马迁创作此文既有对屈原作品的研读,也有实地探访,还在读他人评说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C . 王逸认为人臣的本分要为保全节义而殒身不恤,伍子胥、比干就是这样的人,否则,即便有百岁之寿,大概也被志士耻笑,被愚人轻贱。 D . 材料二中,班固认为屈原以椒、兰自比,与众多小人一比高下,强烈反对他们,所以遭到他们的排挤,最终愤恨沉江而死。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②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

    5. (5) 班固对屈原有“露才扬已”“怨恨怀王”的评价,王逸对此评价却不赞同,他是如何对该评价进行批驳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