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24高三上·海淀期末)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6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此后,“枫桥经验”从一地走向全国,扎根广袤中华大地,在火热社会实践中拔节生长、枝繁叶茂。

    1. (1) 【预防化解预付式消费纠纷工作法】
      培训班、理发VIP、健身会员卡……近年来,预付费形式兴起,面对充值打折的诱惑,消费者充值办卡不在少数。然而,作为新型消费模式,预付式消费也逐步暴露出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消费过程不规范、预付资金无监管、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商家跑路等引发的消费矛盾纠纷屡见不鲜。
      某区从源头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领域矛盾纠纷,充分统筹政府、社会、银行、保险等多方力量,以搭建智能化协同监管平台为抓手,建立起集电子营业执照验证备案、预付资金银行监管、大数据风险预警、矛盾纠纷化解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消费纠纷防范化解新路径。比如,某教育机构突然倒闭,行业主管部门立即通知监管平台将专用存管账户中的预付资金进行全额冻结,并由平台工作人员协助消费者办理退费事项,大幅降低企业“卷款跑路”“爆雷”带来的矛盾风险隐患。同时,该区市场监管局、教委、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集中开展预付式消费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各行业经营行为。
      根据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预防化解预付式消费纠纷的意义。
    2. (2) 【老旧社区纠纷“三聚焦”工作法】
      某社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居环境“乱”、公共配套“旧”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十分突出。近年来,社区紧盯“‘门内’家庭纠纷发现难、‘楼内’邻里纠纷沟通难、‘院内’公共纠纷共识难”特点,将大量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社区。
      聚焦“门内”,破解发现难,实现家庭纠纷“不出门”。以“民生板凳”为抓手,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通过“聊闲篇、话家常”真实掌握“门内”情况,畅通信息流转机制,了解反复报警、重复信访、关系紧张等家庭成员情况加以疏导,及时为群众排忧解纷、助困化难。近3年来,婚姻家庭类诉讼案件减少26%。
      聚焦“楼内”,破解沟通难,实现邻里纠纷“不出楼”。突出“司法能动”,做强社区法律工作室,组织公检法、律师、公证“三官一律一员”下沉社区,用法治方式为群众解纷“把脉问诊”,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德法共治”,发挥人民调解优势,明法理、规良俗、化矛盾。近3年来,社区矛盾纠纷警情下降32%。
      聚焦“院内”,破解共识难,实现公共纠纷“不出院”。建立由党组织、物业、居民代表等构成的“红色议事厅”,邀请居民“谈意见”,便利贴“征意见”,线上线下“填意见”。通过开展“我说您听—您说我想—我做您看”活动,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3000余人次参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民意直通车平台群众反映问题下降53%。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法治知识,谈谈该社区是如何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