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24高三上·海淀期末) 创新思路,城市公共空间变身城市文化活态博物馆。

    曾经,海淀路汇聚知名的书店、咖啡馆、饭店,吸引大量青年人在这里交流、分享、求知,极具活力。随着时间推移,街巷逐渐走向沉寂,围墙也变得破旧。后来,南侧围墙多处出现大面积破损开裂,甚至成了一堵“危墙”。

    这段围墙,是一道生活之墙。海淀街道与设计团队、周边高校院所、居民共同探讨,“碰撞”出“墙上博物馆”的设计理念。短短300米的距离,设置4处“海街驿站”,围墙是清水混凝土的镂空格子,道路与社区相互渗透,巧妙设计长凳、书桌、吧台等不同类型的休憩空间。用与传统围墙翻新同样的建设成本,使围墙实现了从设施到空间、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多元功能的转变。

    这段围墙,更是一座城市文化活态博物馆。芙蓉里、侍卫营、军机处、水磨……一个个海淀老地名通过激光内雕技术,以玻璃砖的形式砌筑于墙体中,钩沉历史记忆。嵌入墙体的玻璃展窗,与“海街驿站”相结合的落地展柜,外挂的长条缝隙式展窗等巧思,让这段墙成为一个“会说话”的墙上博物馆。

    结合材料,说明海淀街道是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让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文化活态博物馆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