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上·凉州开学考) 阅读理解

    抢救“陈景润精神”

    杨文丰

    ①那个一辈子只算出一道题目,而其他题目都算得一塌糊涂的人去了。那是一个以数学为粮食,以演算为空气的人。他生来只属于这一道题目,他把整个世界简化成了这一道题目。这个人肯定算不出副教授等于副处长等于副县级,还可以等于三室一厅。这个智商最高的人其实成了最傻最简单的人。以上的句子,摘自《美文》月刊上《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一文,作者路也在文末奇峰突起、不落俗套: “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我想,或许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随便抓出一个人来,都会是一个不错的数学家。唯独陈景润不是。”

    ②我不假思考,就完全明白了路也笔下之人会是谁。

    ③这个“谁”的身上,窃以为依然还有我们并未读懂的内容,这内容于国于民,似乎还不可或缺。

    ④陈景润先生作古,确已有些时日了,但陈景润精神似乎也随着“作古”了。

    ⑤陈景润多像一片林间旱衰的叶子啊,十分突兀却又十分自然地脱离了树枝,非常轻非常轻地飘摇翻转几下,搅动了几下热空气,便无声地跌入土地,溶入苍茫……

    ⑥对他的离别,又能表现出多少的离情呢,今日人间。

    ⑦然而, 或许世人忘却了,曾经红得发紫的作为一颗“知识星”,确是曾经阔红过。其时,中国出了个陈景润,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给长期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臭老九”平了反, 雪了冤,扬了眉,吐了气。——即令今日红上一流的歌星、影星,若论“星质”,我以为也极少有一位敢于挺身而出,与之试比肩的。

    ⑧商潮毫不客气地卷压神州大地之后,依然铁心端坐在据说已是高楼深院的高等数学工作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1+2”的陈先生,当然就不可能依然那么风光了。这只能怪在世俗眼里: “1+2”不值钱。

    ⑨不值钱的东西里,果真包括“1+2”吗?

    ⑩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能否存在,完全依赖于其人是否具有常靑的追求精神,追求的品格又决定了精神家园的水准层次,两者琴瑟相和、山水相依。

    ⑪敬业,爱业,辉煌时经得起,寂寞时耐得住,坚定不移,一如既往。既不完全向生活条件瞅,也不完全向金钱待遇看,即使并不知最终能否摘得到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明珠,都能出于良知,兢兢业业,甚至于鞠躬尽痒,死而后已。

    ⑫我们的时代,似乎总缺点什么。这“什么”之中,断断少不了陈景润精神。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时代, 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有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陈景润们去从事“1+2”式国际水平级理论研究,但是,陈景润精神却是万万不可缺的。

    (摘自《羊城晚报》)

    1. (1) 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的标题用“抢救”一词,突出了在当今时代陈景润精神的不可或缺,具有强烈的紧迫感,也极大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①段借用路也的文章开篇,作道理论证,从而引出第③段的中心论点。 C . 第⑦段运用对比论证,用今日红上一流的歌星、影星与陈景润曾经作为“知识星”的阔红作对比,突出了陈景润曾经在国内的影响力之大。 D . 作者高呼“抢救陈景润精神”,目的是希望大家都去争做国际高端理论研究,并弘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爱业精神。
    2. (2)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杂文,作者却在第⑤段用细腻的文笔描绘陈景润似“一片林间早衰的叶子”跌落。结合链接材料和上下文,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 (3) 小秋最近向你抱怨说,学习那么苦累,又听不懂、太难学,不如去玩玩游戏,还可以卖点装备赚点钱呢。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和生活实际,劝说小秋,帮她重新回到学习的正轨上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