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甲】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洪都之滕王 , 西山在眺:武昌之黄鹤 , 汉阳川树可俯而数也。沧海,吾不得而见之,天下之大观于此焉尽。

    自唐以后数百年,兹楼之兴废屡矣。予过岳时,吴太守行验实修之。为檐三叠,栋宇新构,而阶级不具,未可登眺。洞庭之波涛,浸乾坤、浴日月、含括万象。顾望之余,不能无憾。比北归闻楼成而雷火碎其上,太守惧,稍损其高,而重复之。今存者仅二叠,然其雄伟固在也。

    每观世所传图画,而不得再至其地,未尝不怅然感之。河间太守谢君道显得此图,寓至京师学士大夫名能诗者,多赋其上。予欲效之,而情兴荒落,才力弗称,竟不能就也。姑述其所见如此

    (节选自李东阳《书岳阳楼图诗后》,有删改)

    【注释】①江汉:地名,古荆楚之地。②洪都之藤王:洪都,指南昌:滕王,指滕王阁。③黄鹤:黄鹤楼。④吴太守:即吴节。⑤谢君道显:即谢道显。

    1.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B .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而重复 C . 星隐曜 浴 D . 阶级不具 朝
    2. (2)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庆历四年春”起笔,点明时间,格调庄重雅正;接着推出“谪守”二字,为全篇议论奠定了基调:再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高度概括,高度凝练。 B . 甲文第三、四两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不同的景象在迁客骚人心中的不同反响,构成对比一暗一明,一悲一喜,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 . 乙文开篇突出岳阳楼的壮丽景象,然后写唐朝以来,该楼历经多次修整,但气势犹存,作者在观看了岳阳楼的图画后,因赋诗的兴致不够,就将所见景观记述了下来。 D . 甲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拟人、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洞庭湖波涛的雄伟壮阔,都传达出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今存者仅二叠,然其雄伟固在也。

    4. (4) 甲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 (5) 甲乙两文同为写“岳阳楼”的作品。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