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5高三上·广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投考

    沈虎雏

    这里正在进行北京中等专科学校招生统考。我第一志愿投考竞争最激烈的重工业学校。生怕考不上,心里老在打鼓。同时我又满意自己的重要抉择。

    我迷恋机器,热衷于亲手做个什么会动的东西。大约从六岁开的头。初中三年尽管看了许多闲书,我偏没读过《绿魇》,不然这会儿就能振振有词,用爸爸的预见去说服他自己。当年他这样描写过我们兄弟:

    ……今夜里却把那年轻朋友和他们共同做成的木车子,玩得非常专心,既不想听故事,也不愿上床睡觉。我不仅发现了孩子们的将来,也仿佛看出了这个国家的将来。

    十岁时,我曾把记忆中的“昌黎号”,用正投影规则,敬绘出主视图和俯视图,他又大加赞赏和鼓励。今天我当真要去搞机器,爸爸却不乐意了。但是他表现得柔和、讲理。

    “弟弟,你还是多读几年书吧!妈妈同我都可以帮到你,把文章写好起。”

    “我搞不了文!你跟老师都说我的作文有八股味。”

    “有点儿也可以,多写写,懂得好坏,我就不叫你沈八股了。”

    “我喜欢机器,这也挺好嘛!”

    过两天他又找我谈:“弟弟,学机器也很好。家里有条件供你读大学,大学也可以搞机器。”

    “我要现在就学,四年毕业,还赶得上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出两年力。”

    “你还小呢,不必忙着找事情做。”

    “都十五了!你十四岁当兵比我还小。”

    唉!这个爸爸是怎么啦?干吗那么上心?我只是想跟这个家拉开点儿距离,越早越好!我选中了唯一实行供给制的学校,念书吃穿都由国家负担。我要去住校,去工作,成天生活在集体里,别人才会拿我当一个独立的人。可惜他不能明白!

    统考以后,他还不放弃希望,总想劝我再去考一次高中:“弟弟,不读大学,我觉得很可惜,你又不是功课赶不上。我非常之羡慕能进大学的人。我当时实在不得已,程度太低,吃饭都成问题,没有机会呢。你没有这些障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可惜了……”爸爸耐心做思想工作,一点儿也打不动我。

    电车铃声清亮悦耳。

    “爸,都到小经厂了,你坐车回去吧!”

    他不肯,“再走走,同你再走走。”

    只好继续推着自行车走下去。

    他从来对谁都不远送,这会儿怎么啦?去我的新学校才六站距离,比男四中还近,再说周末就能回家……不过,我已记不起有多少年没一块散步了,走走也好。

    从录取那天起,爸爸一直沉默寡言,我猜他还在为我惋惜,可从来不说半句泄气的话,连叹气都没叫我听见一声。

    鼓楼檐角外小燕穿来穿去。它们多自在!

    鼓楼斜对街铁匠铺里火星飞溅,大锤闷响和掌钳师傅榔头的脆声交替应答,新学校大概也要学打铁?我对那几个汗流浃背的师徒,产生一种亲切感。

    “爸,都走出三站路了,星期六我一定回来,你快上电车吧!”

    他不走,把我领进一家冷食店,要两瓶汽水。我嘬着蜡纸管,爸爸走向柜台,弄来一个小圆面包。

    “吃过晚饭了,爸,不饿。”

    “你吃得下,就一个。”

    面包很小很新鲜,盘一圈螺旋形黄丝,他把喝了一点儿的汽水瓶推过来。

    还不肯回去。进了弯弯曲曲的烟袋斜街。窄街上,车后行李有点儿碍事,我推车拐来让去。他在一家棉花店前驻足,观看门楼上那些雕饰。

    “清朝留下的老铺子,以前很讲究呢。”

    银锭桥把着斜街西南口,桥头有鲜枣卖,他把手绢摊开来。

    “别买了,爸,同学要笑话。”

    爸爸像没听见。“尝了,很甜,只有半斤。”

    扎上手绢,我说没法拿。他不懂自行车装载学,果然想不出该把它挂在哪儿,又去解开疙瘩。

    消化机!消化机……

    儿时的我胃口好,食量大,爸爸老说我是家里的“消化机”。现在“消化机”早已懂得克制了。我忸怩着,被装满裤兜。他俯身捡拾滚落的几个。

    “爸!我顺着这后海北河沿很快就到学校,听说那是摄政王府。你到家没准天都黑了。”

    “我知道,那也是溥仪的家。骑车子小心点儿。”

    我跨上车滑开,桥上剩下爸爸一人。

    ……

    这孩子终于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了。沿岸一段缓坡,车子轻松地加快。背后大包……

    被得车把有点儿飘,一定要稳住,别让桥上那人看见它晃来晃去。

    太阳快要沉落微带金红,越展越宽的水面闪闪烁烁,对这孩子眨眼微笑。谁说北京的云霞赶不上云南?前边这片天空正张开最美的一幕。小燕比不上这孩子,它们只懂得爹妈教的飞法,体会不到挣脱羁绊的轻快欢畅。

    银锭桥上据说是燕京八景还是十景的一个去处,闹不清朝哪方看才算真正内行。那个留在桥上的人,依然朝着一株株柳树间隔里,望那远去的孩子,孩子全身都能感觉到这件事。那个人想些什么?却不知道!孩子顾不上琢磨这些,心满意足朝一片红光的方向奔去。他将在一座漂亮的大花园里,“在新环境中”受到最好教育,获取那些令他心往神驰的本领。他将挥汗如雨,亲手塑造一些无机生命。这孩子会不断进步,逐渐提高。沿后海这条土路总是向左拐,又向左拐,在彼岸终于折到相反方向。这条路本没修好,有平坦硬实的地段,也有坑坑洼洼泥泞,绕它一圈,是条长长的路程。

    有一天,孩子走过了这条长路,从另一个方向来到桥头,想听听银锭桥的传奇故事。桥上空空荡荡,一无所有,那个人早已离去。

    (有删改)

    [注]①文章节选自沈虎雏《团聚》,题目为编者所加。沈虎雏,沈从文之子。②《绿魇》:沈从文散文,作于1934年。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部分,儿子因迷恋机器,初中毕业后执意要报考中专学校,引出了下文父亲与儿子关于“投考”选择问题的探讨。 B . 父亲以年龄小、大学教育机会可贵等理由劝阻儿子,以自身经历表达未上大学的遗憾,说明父亲观念陈旧,已跟不上时代发展。 C . “桥上剩下爸爸一人”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父亲被“抛下”的孤寂落寞,“爸爸”“一人”同义复指,凸显人物形单影只的状态。 D . 通过买汽水、面包、枣和叮嘱骑车小心等情节,可见父亲希望能与儿子多相处,并对儿子离家求学感到担忧和不舍。
    2. (2) 关于文中“父亲望着儿子远去”这一部分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在描写太阳沉落的景象时,使用了拟人、反问的手法,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B . 将小燕和“这孩子”进行对比,用孩子的欢畅和喜悦凸显对小燕不懂得挣脱羁绊的批评。 C . “桥”在这里是一种意象化表达,桥上时空流淌、人事变换,独特意象中蕴含着。 D . 这部分叙述者转换,视角的补充更有利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的形复杂的情感。
    3. (3) 文章引用散文《绿魇》中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4. (4) 父子相送,围绕“小经厂”到“后海”这段路展开叙述,艺术效果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