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上·淇滨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价值教育是人们在正确价值观指引下所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强调处理人的价值危机的特殊教育实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价值教育关乎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存在方式,关乎社会的价值秩序与价值理性,关乎民族的价值坚守与价值理想,对于丰富人的生命意义、标注社会发展的价值向度以及确证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价值教育在我国的出场有着深厚的实践根源与深切的理论吁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价值真空、价值偏差以及价值观扭曲等现象,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等问题展开探讨,认为价值教育是应对当代科学技术挑战、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倡导实施更加关注个体精神世界和幸福体验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任何一种价值观念、价值教育实践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从“荣誉”“忠诚”到“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转变,反映的是从封建等级制生产关系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变迁。

    价值教育具有历时性差异。人们对价值范畴和价值教育的认识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马克思揭示了背后的深刻原因:“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这意味着,价值教育具有历时性,价值教育的实践开展以及对于价值的诠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要依据时代的发展守正创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价值教育中。

    价值教育具有共时性差异。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自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不同,价值教育的实践也呈现出明显差异。在美国,价值澄清理论影响深远,人们多从道德教育、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理解价值教育。我国的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向来注重道德教育,这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及实践根源密切相关,也与道德价值处于价值教育中心位置密不可分。当前,我们正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在此过程中,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要致力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价值教育的实践中,既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体价值,也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增强发展的辩证性,使全体人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提升价值追求、丰富价值生活、厚植价值家园。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价值观念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也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作为人们对客观的价值关系的观念把握,价值观念的生成、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即使不是完全同步的,也一定是同向的。价值观念以及表达利益诉求的价值范畴是在实践中生成、发展的,也是为人的社会实践服务的。在这个意义上,价值教育是人们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为了处理人的价值危机、厚植人的精神家园所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价值教育要立足实践、适应实践,也要服务实践。

    当前,世界各国已采取榜样示范、情景创设、价值澄清等方式拓展价值意义空间,强化受教育者对善的行为的认知和体验,提升价值教育的实效性。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景正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价值教育的目标,需要将价值教育的核心精神全景式融入社会成翼的各类生活化场域中,使受教育者在注重知行合一的实践中通过持续的价值反思将价值进行内化,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生命价值。

    (摘编自靳思远《价值教育的哲学叙事》)

    材料二:

    任何价值教育理论,如果无法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通过分析规律阐释清楚实践层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样才能对提出和完善价值教育的方法途径给予有力指引。

    首先,在价值教育中要解决好“怎么样让受教育者能从日常的正当行为中获得激励感”的问题。施教育者能够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赋予意义是衡量价值教育成效的关键一环。现行教育体系已经采取了很多方式,比如表扬、评优、主题活动等,这些方法实质上是在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强化其对正当行为的体验。

    再者,在价值教育中要解决好“怎么样保证受教育者接受的就是施教育者教的那样”的问题。受教育者关于价值教育的接收是多元的,学校教育只是一个方面,受教育者接受并建立价值体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个体”,既要关注施教育者个体,又要关注受教育者个体。关注施教育者的要点是言行一致,这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价值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要点是个性化培养,价值教育应当比智能教育更加重视因材施最,应当更加重视构建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和学习体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予以跟踪评估,以确定受教育者是否在自己头脑里形成了应有的理性建构。

    还有,在价值教育中要解决好“怎么样保证受教育者头脑里建立的价值体系具有延续性”的问题。价值教育有些成分是具有时效性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体系”,一方面要构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价值教育体系,价值教育要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体现现代性,应当深入挖掘本民族、国家历史上重要的价值教育元素,并与当下时代的特征密切结合;另一方面要构建覆盖受教育者一生的价值教育体系,价值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儿童、青少年,也要关注非学龄段人群。

    (摘编自李一希《论价值教育的逻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价值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育,它是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强调处理人的价值危机的特殊教育实践,对标注社会发展的价值向度具有重要意义。 B . 价值教育是在二十世纪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价值真空及价值观扭曲等时代背景下出场的,有着鲜明的问题指向,在当下,价值教育的迫切性已有所弱化。 C .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价值观念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价值观念的生成、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即使不是完全同步的,也一定是同向的。 D . 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背景下,实现价值教育的目标,需要将其核心精神全景式融入社会成员的各类生活化场域,使受教育者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内化价值。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价值教育存在殊同差异性的根源在于不同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不同,价值教育往往具有历时性差异和共时性差异。 B .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个体,也要关注施教育者个体,施教育者要言行一致,因为这是最有感染力的价值教育。 C . 在美国,人们多从道德教育、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理解价值教育,而我国的价值教育则与深厚的文化及实践根源密切相关,两种价值教育完全不同 D . 价值教育往往具有时效性,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构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价值教育体系,二是要构建覆盖受教育者一生的价值教育体系。
    3. (3) 下列选项中,有关“价值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价值教育具有历时性,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不同时代有不同指向。 B . 价值教育具有共时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要辩证看待不同国家的价值教育。 C . 价值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要立足实践、适应实践,也要服务实践。 D . 价值教育的关键是施教育者要通过反思将价值进行内化,从而提升生命价值。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论了价值教育,但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
    5. (5)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进行价值教育?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