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上·巨野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材料一        媒介素养

    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拥有的听、说、读、写诸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批判性地接收和解码影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广告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电视、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广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

     (摘自“百度知乎")

    材料二        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暑假是青少年与电子设备“亲密接触”的高峰期,这让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或受到网络“三俗"的不良影响。家长们的担心并不多余,青少年媒介使用技术娴熟,但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容易受到网络"三俗"侵蚀。

    媒介素养在新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尤为重要。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一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其中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点:价值观引领是首位。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么以什么尺度去分辨和解读呢?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用他们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像《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那样,在潜移默化中讲述党的初心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

    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无论教育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仅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谈人文学科是目光短浅的。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正是在于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

    父母是第一影响人。如果年轻父母没有节制地玩手机、刷视频,很难想象孩子能养成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使得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偏向学习信息,有的偏向娱乐消遣。一样的屏幕和键盘,由于父母媒介素养的不同,让孩子走进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能使网络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社会团体可为助力者。社会团体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可起着重要作用,鼓励和提倡社会团体举办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以游戏、竞技、趣味的方式来训练和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使之成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补充。

    总之,随着我国青少年触网年龄的不断降低,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已是当务之急。《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就指出,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指南;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只要政府与学校、家庭与社会团体携起手来,就一定能让青少年在面对网络信息的海洋时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选自《人民日报精读》)

    1. (1) 我们即将告别初中三年的生活,很多同学喜欢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感言,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说一说媒介素养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 . 媒介素养的三个层面,能力模式侧重对于信息的传播,知识模式侧重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理解模式侧重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B . 社会团体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可起着重要作用,以游戏、竟技、趣味的方式来训练和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C . 网络给青少年们提供了便捷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更需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在评判别人时要有所敬畏。 D . 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会在网络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或人物作出评价,参与网络讨论,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不必过多干预。
    3. (3)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教育部出台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带入校园的规定,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这一规定的看法。
    4. (4) 小语妈妈担心使用互联网会影响小语的学习,不允许他使用互联网。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从“提高媒介素养”的角度,写一段劝说语来打消小语妈妈的顾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