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5高三上·洮北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则不隐,通则大明,身死而名白。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己无以异也。则君子注错①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余,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节选自《荀子·荣辱》)

    [注]①注错:措置,安排处置。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好荣A恶辱B好C利恶害D是君子小人之所E同也F若其所以求之G之道则H异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可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文中指前者。 B . 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与成语“何足挂齿”中的“挂齿”的意思不同。 C . 疾,极力、尽力,与《劝学》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中的“疾”的意思相同。 D . 弥,更加、越发的意思,与成语“欲盖弥彰”“欲盖弥著”中的“弥”的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针对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行的现状,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从师学习的态度和结果,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 . 韩愈认为教孩子书本的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人,并不是传道解惑的老师;只请教断句这些小问题,而忽视大问题的人是不明智的。 C . 荀子认为小人的智慧用在说荒诞的话、欺诈或做出禽兽的行为上,并不是真正的智慧,其结果也一定会遇到他所厌恶的。 D . 荀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资质、智慧差不多,但他们的做法并不相同,采取正常途径的君子比采取怪僻途径的小人更容易出现危险。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余,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

    5. (5) 两则材料都说到了“君子”,韩愈和荀子对“君子”的态度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