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
  • 1. (2023高二上·锦江月考) 某小组学生用如图所示简易量热计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近似处理实验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为1.0 g∙cm-3、比热容为4.2J/(g∙℃),忽略量热计的比热容。

    【药品】:50mL 0.50mol/L 盐酸、50mL 0.55mol/L NaOH溶液、50mL 0.55mol/L KOH溶液。

    【实验数据】学生甲进行的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温度/℃

    温度差平均值/℃

    50mL 0.50mol/L盐酸

    50mL 0.55mol/L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4.9

    25.1


    28.4

    ∆t

    2

    25.1

    25.0


    26.3

    3

    25.0

    25.0


    28.4

    1. (1) 从实验装置上看,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
    2. (2) 学生甲实测数据处理

      ①∆t=℃。

      ②放出的热量QkJ(保留一位数)。

      ③QkJ比该反应理论上放热为Q kJ略微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3. (3) 学生乙选用KOH溶液,其他均与学生甲同,且操作规范,预测实验放出热量的数值QQ(填“<”或“=”或“>”)。
    4. (4) 写出上面实验理论上生成1mol H2O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用含Q的代数式表示)
    5. (5) TiO2转化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1000 ℃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i)直接氯化:TiO2(s)+2Cl2(g)=TiCl4(g)+O2(g)   ΔH1=+172 kJ·mol-1 , Kp1=1.0×10-2

      (ii)碳氯化:TiO2(s)+2Cl2(g)+2C(s)=TiCl4(g)+2CO(g)   ΔH2=-51 kJ·mol-1 , Kp2=1.2×1012Pa

      ①反应2C(s)+O2(g)=2CO(g)的ΔH为kJ·mol-1 , Kp= Pa。

      ②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

      ③数据显示在200 ℃平衡时TiO2几乎完全转化为TiCl4 , 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

      ④TiO2碳氯化是一个“气-固-固”反应,有利于TiO2-C“固-固”接触的措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