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7八上·江都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①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①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叫书社。后借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和土地。(选自《晏子春秋》)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所以者何     ②何寡人反取

      ③晏子       ④是其贫也

    2. (2) 下列划线字与“晏子之家”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是(    )
      A . 习辞者也。 B . 吾欲辱 C . 婴闻 D . 得无楚水土使民善盗耶?
    3. (3)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齐人固善盗乎?

      ③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4. (4) 课文与本文中的晏子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