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上皇崩,上使人召豨,豨称病不至。九月,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上自东击之。至邯郸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矣。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请诛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对曰:“不。”上曰:“是力不足,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上嫚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稀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又闻豨将管故贾人,上曰:“吾知所以与之矣。”乃多以金购豨将,豨将多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

    材料二:

    陈豨之反,常山都亡其二十城。周昌请诛其守尉,高帝曰:“是力不足,亡罪。”守尉视属城之亡而不效其死力,昌之请诛,正也。虽然,有辨。寇自内发,激之以反,反而不觉,觉而匿不以闻,不为之备,不亟求援,则其诛勿赦也无疑。寇自外发,非其所激,非所及觉,觉而兵已压境,备而不给,待援不至,其宥也无疑。故立法者,无一成之法,而斟酌以尽理,斯不损于国而无憾于人。陈豨之反,非常山之所能制而能早觉者也。故周昌之按法,不如高帝之情。虽然,止于勿诛而已矣,其人不可复用也。所谓“近死之心不可阳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汉高祖。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至邯郸A喜B曰C稀不南据D邯郸E而阻F漳水G吾知H其无能为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亡,指无,没有,与《兼爱》中“故不孝不慈亡”的“亡”意思不同。 B . 爱,指吝惜、吝啬,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相同。 C . 原,指推究、考究,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相同。 D . 复,指恢复,与《(老子)四章》中“复众人之过”的“复”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豨怀有谋反之心,称病不赴汉高祖征召,后来与王黄起谋反,自称代王,率军掠夺赵国和代国。 B . 汉高祖认为周昌挑选的四个赵国壮士才能平庸,却破格任命他们为将领,其主要目的是安慰赵国子弟。 C . 周昌请求诛杀常山郡守尉,汉高祖认为守尉没有罪责,在处置守尉这件事情上王夫之的意见与高祖同中有异。 D . 王夫之认为法律的实行,没有一成不变的,应斟酌变通以尽情理,他对汉高祖能依据情理变通执法表示肯定。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闻稀将皆故贾人,上曰:“吾知所以与之矣。”

      ②觉而匿不以闻,不为之备,不亟求援。

    5. (5) 王夫之对常山郡城池失守之事中处理官员所持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