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上·覃塘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选自朱自清《春》)

    【材料二】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

    就在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鸣鸣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c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选自林斤澜《春风》)

    【材料三】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d)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

    两地的春可都被风给吹毁了,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

    (选自老舍《春风》,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分析,有误一项是(  )
      A . (a)句运用引用的修辞,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体现出春风的特点。 B .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鸟鸣声与清风流水的声音应和在一起的美妙。 C . (c)句运用排比的修辞,集中描绘出木头架子摇晃的样子,语势强烈。 D . (d)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小山的色彩美。
    2. (2) 下列对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卖弄”是贬词褒用,此处指鸟儿展示歌喉,也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A . 材料二从触觉、嗅觉、听觉把无形、无声、无味的春风写得形声味俱全。 B . 材料二中“轰”“嘎”“格拉拉格拉拉”的拟声词使用,使北国春风显得萧瑟凋敝。 C . 材料三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反衬出两地春风的粗猛和寒冷。
    3. (3) 阅读三则材料,请你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三则材料中春风的特点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