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宾阳期中)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①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 , 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②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犹未启也。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 , 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③,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有删减)【注释】①芸:沈复的妻子②大宪行台:清代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的称谓③波心:水中央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解衣睡实是界之仙都 B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微颔之 C . 为大宪行台宴集地无丝竹乱耳 D . 曲径入后狼止前狼又至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虽未直接提及作者与张怀民友情之深厚,但他俩似乎心有灵犀。 B . 乙文写“令老仆约守者”“老仆前导”,由此可见作者对出行之用心。 C . 甲、乙两文加点的“闲人”指的是清闲无事,以寄情山水为乐之人。 D . 甲、乙两文都记叙了作者出游赏月,但“夜游”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

    4. (4)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请简要概括甲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5. (5) 亲近自然,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请结合两文的内容,说说作者在亲近自然中所获得的感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