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①一九三九年春天以后,日本飞机加强轰炸重庆,除了下大雨,天天来。重庆四周高山之上设立了许多防空监视哨,空袭时便在哨前长杆上挂起一只红色灯笼,并且响起一长一短的空袭警报,敌机侵入一定范围之内,再挂一只红色灯笼,接着响起紧急警报,急促的一长一短的警报响彻山城内外。【甲】每每由睡梦中惊醒,下床,扎腰带,穿鞋,逃命。延续数年的警报声,在我心上刻画了深深的伤口,终生未能痊愈。
②学校没办法在平地上修防空洞,只能在空袭警报时立即疏散,每次周会就领我们这些初中学生念口诀:“一声警报,二件衣裳,三人同行,四面张望……”
③尤其夜间空袭时,跑了一半,在急促的紧急警报声中,靠月光找栖身的小沙丘,牵着拉着,互相喊着名字,坐下后听远远近近的炸弹,看三十里外城里的火光,两个十五岁女孩分担着不可解的情绪。【乙】凌晨两三点钟,解除警报是徐缓的长鸣在长长地吁气,庆幸我们还活着。数百人因为彻夜未眠,跌跌撞撞地往宿舍走,很少人有兴致抬头看刚刚带来死亡威胁的天空。月亮已经落下,星光灿烂,而我那时并不觉得星空美丽。
④高一那年轰炸得最厉害,伤亡惨重。《时与潮》社在政府号召下,也在山坡下修了一个较坚固的防空洞,让编辑部可以一面躲警报—面赶稿子。父母亲也叫我空袭时立刻由小径穿过稻田去洞内。防空洞外,死亡的威胁不曾停歇,但在活着的分分秒秒里,听大人们谈论时局、分析时事,对我都是宝贵的启发。那时,轰炸的声音在耳内回响,但防空洞内所读书籍的内容在心里激荡。回校路上,常是我讲述书中故事的时候,这大概是那个年代舒抚恐惧的唯一方式吧。
⑤整个八月,在与南京、汉口并称为三大火炉的重庆,仲夏烈日如焚,围绕着重庆市民的又是炸弹与救不完的燃烧弹大火,重庆城内没有一条完整的街,市民如活在炼狱,饱尝煎熬。
⑥有一日,日机炸沙坪坝,要摧毁文化中心精神堡垒,我家屋顶被震落一半,邻家农夫被炸死,他的母亲坐在田坎上哭了三天三夜。我与洪婵、洪娟勇敢地回到未塌的饭厅。看到木制的饭盆中白饭尚温,她们竟然吃了一碗才回学校。当天晚上,下起滂沱大雨,我们全家半坐半躺,挤在尚有一半屋顶的屋内。那阵子妈妈正在生病,必须躺在自己床上。全床铺了一块大油布遮雨。爸爸坐在床头,一手撑着一把大油伞遮着他和妈妈的头,就这样在无月的夜里等着天亮……
⑦一九四一年的寒假在大轰炸中度过。开学后,学校合唱团每天抽二小时勤练由李抱光老师指挥的“千人大合唱”歌曲。三月十二日先在大礼堂唱,后又加一场在重庆市中心被炸毁的废墟上搭棚架(后为精神堡垒广场),全城二十多个合唱团齐聚,同声唱爱国歌曲,希望让全城困顿的同胞听到,让全世界的人听到,让地下的亡魂也听到。我们唱着: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⑧那一夜,歌声震撼云霄,所有人热血沸腾,眼泪没有干过,高声唱出积压在内心深处国仇家恨的悲愤。李老师多年后回忆当时情况:“我上台指挥时,看见团员后面是日机轰炸后燃烧倒塌的楼房,听见一千人雄壮的大汉天声。”那股歌声的力量,是太平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
⑨当晚由“千人大合唱”会场出来,有几辆军用大卡车送我们回沙坪坝。在一个转弯,卡车后面门板被挤松脱落了,我们全都掉落地上,因为跌成一堆,似乎没人受伤,只听到一阵喊叫,大家赶快爬起来去追车子。掉下时被压在最下面的一位男生姓胡,是学校著名的钢琴天才,曾开过校内演奏会。我居然赶紧去拉他起来,急切地问:“你的手伤了没有?”这些年中,我偶尔会想起他,连他的名字都记不得了,不知他后来有没有成为钢琴家?
⑩那晚,我们在残破的公路上一面追卡车一面笑,沿路流过的嘉陵江在月亮初升之时美如仙境,战火死亡阴影下的青春有了片刻喘息,那短暂的欢乐令人永生难忘。
(远目《巨流河》有删改)
时间 | 读初中时 | ② | 读高一的八月 | ④ |
事件 | ① | 防空洞中躲轰炸,读书 | ③ | 被炸的废墟上,千人合唱,归途追车 |
①每每由睡梦中惊醒,下床,扎腰带,穿鞋、逃命。(从句式角度)
②凌晨两三点钟,解除警报是徐缓的长鸣在长长地吁气,庆幸我们还活着。(从修辞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