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九上·佛山期中)
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起源于公元前的“原子说”和“元素说”,科学家们先后利用了科学实验、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等一系列科学论证方法,不断修正和补充了原子、分子的科学概念。
材料一:1808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其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中论述了原子论的观点: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原子构成,原子不可分割。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他认为构成任何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但直到他逝世之后,科学家们才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一分子学说”。
材料二: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真空管阴极射线时,发现所有原子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由此推测:原子中带正电荷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
-
(1)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由首先提出来的,首次提出了原子是可分的观点。
-
-
(2)
阿伏加德罗认为“0℃,101kPa下,构成任何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请举例说明阿伏加德罗的说法是否正确: ,
-
-
(3)
道尔顿当时采用的元素符号为:氢
、氧
、氮
、碘
, 根据这些符号,下列水分子的模型最接近的是
(填编号)。
-
-
(4)
卢瑟福证明了“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是指。
-
-
(5)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轰击氮原子,a粒子留在氮原子中,使氮转化为氧,并释放出一个质子,实现了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人工核反应。该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你认为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
(6)
中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的月壤样品中发现氮—3被视为未来能源的关键。已知氦—3是一种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原子,下列原子模型能表示氦-3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