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放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鲁班首创“木鸢”,这是最早的风筝。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将竹哨绑在风筝上,放飞时风吹竹哨,声似筝鸣,十分悦耳, ① , 并沿用至今。那时很多人在放风筝时,都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名称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 ② , 让纸鸢随风而去,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不幸、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因此,在古人眼中, ③ 。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丫鬟发现一个大蝴蝶风筝断了绳,挂在了竹梢上。林黛玉的丫鬟(甲)想要去捡别人放掉的风筝,体弱多病的(乙)笑着劝阻说:“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又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稻香老农(丙)劝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住在怡红院的(丁)则说:“可惜不知落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它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罢了。”不难看出,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除难的手段,不能捡拾别人放的风筝,也是怕沾上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