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伯禽①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汝君美德乎?”对曰: “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周公曰: “呜呼! 以人恶为美德乎? 彼其宽也,出无辨矣; 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窭小也; 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逾不见士。’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
(节选自《荀子·尧问》)
材料二:
甚哉,苟卿之好妄也! 载周公之言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千有余人。”是诚周公之所为,则何周公之小也!
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初若无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党,立序于遂,立学于国,而尽其道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无不见尊养者矣。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诚若苟卿之言,则春中、孟尝之行,乱世之事也,岂足为周公乎? 圣世之事,各有其业,讲道习艺,患日之不足,岂暇游公卿之门哉?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恧。苟卿生于乱世,不能考论先王之法,而惑于乱世之俗,遂以为圣世之事亦若是而已,亦过也。且凋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灭子而共天位也; 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 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周公论》)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被封为鲁侯。
夫圣人为政[A]于天下也[B]初C若无为[D于天下[E]而天下卒[F]以无所不治者G可其法H诚修也。
①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
②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而无不见尊养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