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湖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何也?田常之将篡也,惮高、国、鲍、晏,故使移兵伐鲁。为赐计者,莫若抵高、国、鲍、晏之,彼必愕而问焉,则对曰:“田常遣子之兵伐鲁,吾窃哀子之将亡也。”彼必诘其故,则对曰:“齐之有田氏,犹人之养虎也。子之于齐,犹肘股之于身也。田氏之欲齐久矣,然未敢逞志者,惧肘股之捍也。今子出伐鲁,肘股去矣,田氏孰惧哉?吾见身将磔裂,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彼必惧而咨计于我,因教之曰:“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帅其兵从子入讨之。”彼惧田氏之祸,其势不得不听。归以约鲁侯,鲁侯惧齐伐,其势亦不得不听。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

    ——节选自苏洵《权书·子贡》

    材料三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言,迹其事,与夫仪、秦、轸、代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道,孔子之贤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曰孔子使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子贡论》

    【注释】①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②矧:况且。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因使练兵A搜乘以俟B齐衅C诛乱臣D而定新主E齐必德F鲁G数世之利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吊,文中意思是安慰、慰问,与《陈情表》“形影相吊”中的“吊”意思不相同。 B . 肉,解释为吞并,名词作动词,与《苏武传》“杖汉节牧羊”的“杖”用法相同。 C . 其,作代词,指代子贡,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的“其”用法不同。 D . “然孔子之贤弟子也”与《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的“然”用法不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常想要篡权夺位,但忌惮高、国、鲍、晏的势力,因而让他们出兵讨伐鲁国。 B . 鲁国危在旦夕,孔子希望众弟子能为国家挺身而出,引发了弟子们的积极响应。 C . 苏洵认为,子贡只要游说齐国四家,不必借助齐国以外的势力,就可安齐保鲁。 D . 王安石认为,为国解忧是“卿相”的职责,布衣子贡游说各国,不合“颜回之道”。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

      ②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

    5. (5) 针对《史记》记载的子贡游说四国之事,苏洵和王安石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