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5·雷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孟子在继承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性善”,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述了“人性”问题。孟子的道德主张,给人以道德自信,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强调个人对于自我道德完善的自觉和努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丰富的道德修养方法。

    孟子首先明确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天赋的善端,这些善端有赖于后天的存养扩充来发展为道德。其次,孟子剖析了有些人“恶行”的存在,是因为这些人丢失了本心却不知去找回。所以做人做事的学问就在于找回自己的本心并加以扩展。最后,孟子在“圣人,与我同类者”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信念,并指出了相应的道德修养方法。

    孟子认为,人性是生而有“善”的,这种善端使人区别于动物而有更高的道德需要。同时,性善论又是一种“道德完善过程论”。

    善由天赋。孟子引用《诗经》中的话来说明这一道理:“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也就是说,人性中的善来源于天,人们对于道德的喜爱与追求是继承天的秉性。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扩充自己的善心,来了解自己的善性,来达到了解天性。将人性的善归于己天,使个人通过尽心修善来达到与天的统一,每一个个体人格得以与天亲近,思想得以沟通,个人的道德成就获得了超越性的意义。

    性善是一种过程。孟子认为,上天予人以善端,但并没有给人天生完备的道德。“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虽然拥有善端,但是如果不能扩而充之,就是保养家庭也不足够。所以,孟子虽然肯定人先天的善性,但更重视后天的扩充修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上天赋予的善性。“圣人,与我同类者”,圣人只是因为他们能够保养并扩充内在的善性,因此才会成圣。因此,孟子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信念,认为人只要扩充自己的本心,一点一滴慢慢地去做,就可以成德成圣。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孟子也提出了自己的修养方法。

    首先,坚守本心和担当道义。人之于世,应有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就是对本心的坚守和对道义的担当,不因外在环境而改变,不因个人的际遇而动摇。“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能够坚守本心,在达道天下时不会增加,在穷苦困顿时也不会减少。君子同样能勇于担当道义,“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其次,磨炼意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敢于担当大义者,必不害怕困境,而是利用困境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再次,____。“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以仁礼之心待人,但是遇到有人对他蛮横无理,他该怎么办呢?孟子说:“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君子遇事会思考:我是不是没有做到仁义?我是不是没有竭尽心力?如果自问做到了竭尽仁义,而对方仍然如此,那就不用与之计较了。

    最后,____。“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人体是有贵贱大小之分的,那么什么是大体,什么是小体呢?耳目之官不能“思”,不能自主地进行价值判断,容易被外物诱蔽,而心志是天赋的,能够进行道德判断的。人应该先确立“大体”,确立仁、义、礼、智的道德本心,才能不被耳目之欲这些“小体”左右。

    在今天,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仍然能够有效地指导道德教育的实践。

    每个人在自我道德成就上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所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是要先做好自己。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就自己的道德,做一个有德之人,才能发挥“上行下效”的作用,给受教育者以良好的道德引导。

    孟子肯定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每个人既有内在的道德需要,也拥有内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育者应该善于引导其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第一,要启发受教育者意识到自我内在的道德需要,明白道德需要不是外界强加于我的,而是源于自身内在的要求,因此,受教育者应该去追求道德完善。第二,应该鼓励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培养其自我道德约束的能力和道德自省能力,使其能够自觉进行道德学习和道德实践,从而努力成就其道德。

    孟子认为,外在的环境也会对道德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德育环境可以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还可以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者还应该注意优化道德教育环境。首先,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内在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不仅承担着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更应该担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最后,要优化社会德育环境,使全社会养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摘编自孙师文《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以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思想为基础,首次论述了“人性”问题,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提出了道德修养的诸多方法。 B .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一个人最终是具备大德还是恶行,就在于其是否能够坚守天赋的善端,并将它进行充分的扩展。 C . 坚守本心和担当道义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我们对本心的坚守都不能减少,并勇于承担道义,甚至以身殉道。 D . 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教育环境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文中引用《诗经》中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可以看出,善由天赋的意识在孟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B . “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看似难以达到的人生高度,孟子不仅认为能够实现,而且还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C . 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君子应勇担重任、意志坚强,这与孟子提出的成德成圣的修身方法具有相似性。 D . 君子应将“仁”“礼”放在心中,凡事都应极力做到讲究仁义,等做到这些以后,蛮横无理之人自然也就会远离他们了。
    3. (3) 下列有关孟子的言论,不属于“性善论”观点的一项是(    )。
      A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B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4. (4)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充出孟子提出的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
    5. (5) 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班级社会实践小组准备撰写一篇关于孟子“性善论”思想对现代社会道德教育实践具有的价值方面的论文,请你结合材料拟写该论文的写作要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