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如此,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奏曰:“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三年,徙封东阿。五年,复上疏求存问亲戚。植复上疏陈审举之义。帝辄优文答报。其年冬,诏诸王朝。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僚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有删改)

    材料二:

    操尝出征,丕、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操亦悦焉。丕怅然自失,济阴吴质耳语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欷歔,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诚心不及也。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说,故遂定为太子。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倩人:请人代笔。②司马门:皇宫外门。古代臣子经过司马门必须下车下马。③五官将:曹丕被立为太子前,任五官中郎将。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吾昔为A顿邱B令C年二十三D思此E时所F行G无悔H于今。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汉代颇为流行。 B . 内,内心,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的“内”意思不同。 C . “事事复减半”与《〈老子〉四章》“复众人之所过”的“复”意思不同。 D . “而诚心不及也”与《五石之瓠》“吾为其无用而掊之”的“而”用法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植自幼饱读诗书,奠定了良好的文学修养。铜爵台刚刚修成时,曹操让儿子们都登台赋文,曹植拿起笔很快就完成,文采可观,可见其才思敏捷。 B . 曹植特别受宠爱,曹操讨伐孙权时,让曹植留守在邺都,并加以勉励。杨修等人辅佐曹植,但曹操对杨修的能力表示怀疑,导致曹植没有被立为太子。 C . 曹植的封地多次改换,手下官员都是一些下等人才,士兵也都是老弱病残,连人数也被严格限制在一定数量,这都说明魏国君王对他的戒备之心很深。 D . 曹植和曹丕曾经在路边为带兵出征的曹操送行,曹植用华丽的言辞称颂父亲的功德;曹丕则表现出痛哭流涕的样子,曹操和曹操左右的人都唏嘘感叹。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②丕怅然自失,济阴吴质耳语曰:“王当行,流涕可也。”

    5. (5) 材料二认为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饰”,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