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上·江北期中) 阅读

    小实和小文为“名家成长路”专题搜集资料时,看到了一篇樊锦诗新闻专访的文章,请一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①1963年,我到敦煌工作,到现在已经60年了。

    ②念中学的时候,历史课文里有一篇关于莫高窟的课文,看了以后念念不忘,非常想去看一看。我第一次来,是大学五年级的第一学期,当时是来实习。看了以后感觉太震撼了,这么大、这么多的洞窟,都是画和塑像,有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仿佛完全忘了外部世界,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宫殿,一个非常美的世界。

    ③1963年,我再次来到敦煌,从此成为了这里的一员。

    ④刚来时,我往远处一看,周围全是戈壁滩,几乎寸草不长,只有莫高窟还能看到一些树。莫高窟里头都是矮平房,办公室、宿舍都是土房子,土房子里头是土桌子、土凳子,包括书架也是土的,有的人家里还是土沙发。当时也没有电灯。没电灯怎么进洞画画呢?我们研究了一个办法,外面有太阳时,就用镜子或者是玻璃,在洞外对着太阳,对着了以后,把阳光反射过来,这样洞里就有了光……

    ⑤我第一次来,住在下室。我一个人,胆还有点大。只听他们说有狼,到了晚上起夜,拉开门看见两只绿绿的眼睛,我以为是狼,把我吓得赶紧推上门,一个跟头就蹦回去了,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天蒙蒙亮了,我想狼也该走了吧,出去一看,原来是驴。

    ⑥那个时候在洞窟里工作,环境很简陋,而且很安静。安静到什么程度?有一天晚上,我在补衣服,针没拿好,掉下来,那个针的声音,我都听得清清楚楚,就静到这种程度。

    ⑦常书鸿来的时候40岁左右,段文杰来的时候不到30岁,其他人可能20多岁。他们来了以后,在这里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为什么呢?因为敦煌太博大精深了,有很多事情要做,做不完,就待这儿一辈子。在这里,有老人已经97岁了,刚来的时候也就20多岁。一个老太太,前年99岁在这里去世的,令人敬佩。后来我慢慢理解,莫高窟已经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那些壁画上遒劲柔润的线条仿佛是他们身上的筋脉啊!

    ⑧我这一生的志向,就是要保护敦煌。

    ⑨敦煌是独一无二的,敦煌的艺术富丽堂皇,内容丰富无边,“宽无边,深无底”。而且在艺术的类型上,它不是只有佛教,也反映其他宗教。

    ⑩有人问我,你觉得敦煌还能保存多久?我说看怎么保护。如果保护不好,可能用不了一二百年;如果保护得好,科技能跟上,说不定最少还有一千年。我们一支支队伍,对实体的文物,想尽办法研究它的实体应用、材料、环境、气候,找到合适的修复加固的材料,把壁画修好,延长它的寿命。但壁画还在慢慢退化,退化到某一天,说不定就没有了。数字化就可以使它完好地永远保存下来,所以我现在经常说,要用科技来保护它。

    ⑪为什么要永远保存下去?为了研究,为了弘扬。只要数字图像在,数字资源库在,就可以永续研究下去。未来,我们的后代可以接力研究敦煌。

    ⑫我没想到我会在这里待一辈子,给敦煌做点什么,很值得,所以我也不后悔。

    ——选自央视新闻2023年10月19日

    1. (1) 小实结合文本,列出了一份介绍樊锦诗的演讲提纲,请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选项完善提纲。

      A.此心安处是吾乡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朝露待日晞

      演讲提纲

      演讲版块①:内容:学生时期,心生向往,追求理想。

      演讲版块②:内容:再来敦煌,丢弃幻想,扎根现实。

      演讲版块③:内容:工作60载,老当益壮,奋斗不辍。

    2. (2) 小文认为第⑤段画线句子影响樊锦诗的正面形象,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3. (3) 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令小实十分感动,请你品析这句话。
    4. (4) 小实在搜索中还看到了一条称樊锦诗为“先生”的微博。微博中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钟芳蓉称其为“先生”,你赞成这种称呼吗?请结合文章以及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微博】

       
      【材料一】

      2017年CCTV《朗读者》节目称赞她:“人生本可以有无数条路,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大漠深处,爬进黑黢黢的洞窟,一待就是五十多年。”

      2020年,樊锦诗女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材料二】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

      译林出版社推出了《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这也是她首次直面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面对大家的称赞与崇敬,樊锦诗是谦虚的,对她而言,她一生挂念的,至今仍在为之奔走的——仍是敦煌。她视保护敦煌为一生的使命。

      (原文刊载于《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百度“先生”词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