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材料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材料三: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①谦:同“慊”,满足。②偾:覆败。
-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小人A闲居B为不善C无所不至D见君子E而后厌F然G掩其不善
-
-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宋元以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考钦定书。
B . “大学”在这里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详训诂,明句读”“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的“小学”相对。
C .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用来形容人心地善良、纯洁,现多用来指报国之心,选文中的“如保赤子”意思是“爱护人民如同爱护婴儿一样”。
D . “孝悌”指孝顺父母,儒家极为重视孝悌,并将其作为仁的基础和根本,孔子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主张将个人之孝推广开去。
-
-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表明儒家把“修身”作为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根本,使其成为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出发点。
B . 《大学之道》课文选段中提出“八目”,将其梳理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条侧重功用,后四条专注方法。
C . 材料二强调“诚其意”,朱熹认为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意”是心里最初发出的念头,道德修养的第一个念头必须真实,否则一伪百伪,因此君子“必慎其独也”。
D . 材料三强调“齐家”,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一个家族统治千百万个家族。国君的家族十分庞大,家族内部常有纷争甚至由此导致衰败,所以,管理好整个家族是个大问题。
-
-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②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
(5)
如何理解材料三“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这句话,请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