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怀。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的标号写到答题卡上。

      凤翔法门寺A有护国真身塔B塔内C有释迦牟尼佛D指骨一节E三十年F一开塔G开则岁丰人泰。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惑,指“有疑难问题”,与“惑而不从师”中的“惑”,词义用法相同。 B . 古文,指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与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古文”,含义相同。 C . 第,科举考试的等级,文中指进士科第,词义和“门第”“次第”的“第”都不相同。 D . 谥,谥号,韩愈的谥号为“文”,是对韩愈的高度褒善,后世常常称他作“韩文公”。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以此倡导从师学习。 B . 韩愈虽然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但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智慧不及士大夫之族。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C . 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他曾言辞激烈地反对王公士庶过分地追随佛教,因此触怒皇帝,直接被贬到江陵任掾曹。 D . 韩愈待人不因自己荣辱沉浮而态度有别。他年轻时与孟郊、张籍交好;在仕途通达时,仍跟往昔一样与他们交谈宴饮,论文作诗。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5. (5) 柳宗元说:“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结合材料二概括能体现韩愈“不顾流俗”品格的具体事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