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园小梅 【宋】林 逋① 众芳摇落独暄妍② ,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③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④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⑤可相狎⑥ , 不须檀板⑦共金樽⑧。 (选自《宋诗三百首》) | 【乙】孤山月下看梅花 【明】高 濂 孤山旧址,逋老⑨种梅三百六十,已废,继种者今又寥寥尽矣。孙中贵公补植原数,春初玉树参差,冰花错落,琼台倚望,恍坐玄圃罗浮⑩。若非黄昏月下,携尊吟赏,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之趣,何能真见实际! (选自《高濂集》) | |
【丙】林迪臣太守⑪孤山补梅记 【清】林 纾 孤山实居西湖之阴,东南面葛岭,水萦之若带焉。余尝放舟入锦带桥,周孤山,以出西泠。万树积绿,隐隐见微径,虽斜日掩映,恒苍然若滴,盖岚气蒸变而成为此状也。余三至杭,谒处士公墓。今守杭者为同郡迪臣先生,又吾林氏者也。 先生治杭得其政,养士得其教,为匹夫匹妇存其利,而先生犹以为旷职而亡功。因补梅百株于孤山之麓,既而叹曰:“若数年之后樵苏及之,彼杭人又乌知有太守梅者?”余曰:“方处士公种梅豢鹤结庐于兹山,且不有妻子之累,岂复图名?而今之称处士者若昨日。是故为名而隐,号曰‘充隐⑫’,即为名而官亦决非能官者也。先生守杭三年,政平人和,而萧然恒若无与,岂区区垂意于一梅?吾政恐后人之见梅者,转以思先生之政于无穷也,而先生又焉逃其名?”光绪己亥三月,既为图以归先生,并为之记。 (选自《林纾集》,有改动)
|
文言词句 | 方法 | 释义 |
孤山实居西湖之阴 | 课内迁移法: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 |
周孤山 | 联系上下文法:孤山、西泠都是地点 | |
岂复图名 | 成语联想法:图谋不轨 | |
而先生又焉逃其名 | 查阅字典法:①代词,相当于“之”;②怎么,哪里; ③于何,在哪里;④语气词 | (填序号) |
①甲诗中的画线句是林逋写梅的名句,请赏析。
②乙文中的高濂认为赏梅需要怎样的环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③丙文中的林纾认为“后人”见到梅花会联想到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