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材料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辅助
B . 殆与余同 殆:大概
C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北面
D . 非常之观 非常:不同寻常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郦元之所见闻/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群聚而笑之
D . 此余之所得也/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
(3)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A . 此世所以不传也
B . 君何以知燕王
C . 冠者五六人
D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
(4)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认为要看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志、有力、有物相助,尽志无悔。
B .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阐述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看法,提醒我们在认识世界、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盲目臆断。
C . 王安石和苏轼都强调了实地考察、深入探究对于获取正确认识的重要性。
D . 王安石在仆碑处感叹古书不存是因为后人不能深思慎取,苏轼写石钟山记是为了批判渔工水师的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