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成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仲尼居,曾子侍。予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云:‘无念祖,聿修厥德。’”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节选自《孝经》)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爱敬A尽于事B亲C而德教加D于百姓E刑F于四海G盖天子之孝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慈父见背”与“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见”字用法相同。 B . “当侍东宫”与“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C . “雅”,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D . “无念尔祖”中的“尔”与“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的“而”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了自身命运的坎坷与不幸,为后文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B . 材料一中,作者用“前”“后”“寻”等字,陈述自己深受晋朝器重,剖白终身难报皇恩的心迹,表明自己有奉诏之心。 C . 材料二中曾子之所以躲避孔子,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耳朵很不灵敏,羞愧自己无法知晓其中深奥的道理。 D . 材料二中“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一句,精准地强调了孝作为道德之根基、教化之源泉的重要地位。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5. (5) 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诸侯之孝的具体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