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5高三下·遂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许是不至于罢(节选)

    王鲁彦

    风在四处巡游,低声打着呼哨。屋子惧怯地屏了息,敛了光伏着。岸上的树战栗着,不时发出低微的凄凉的叹息;河中的水慌张地拥挤着,带着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呜咽。一切,地球上的一切仿佛往下地,往下地沉了下去。

    突然一种慌乱的锣声被风吹遍了村上的各处,惊醒了人们的欢乐的梦,忧郁的梦,悲哀的梦,骇怖的梦,以及一切的梦。

    王家桥的人都在朦胧中惊愕地翻起身来。

    “乱锣!火!火!……

    “是什么铜锣?大的,小的?”

    “大的!是住家铜锣!火在屋前屋后!水龙铜锣还没有敲!——快!”

    王家桥的人慌张地起了床,都怕火在自己的屋前屋后。他们开了门出去四面地望屋前屋后的红光。——但是没有,没有红光!屋上的天墨一般黑。

    细听声音,他们知道是在财主王阿虞屋的那一带。但是那边也没有红光。

    自然,这不是更锣,不是喜锣,也不是丧锣,一听了接连而慌张的锣声,王家桥的三岁小孩也知道。

    他们连忙倒退转来,关上了门。在房内,他们屏息地听着。

    “这锣不是报火!”他们都晓得。“这一定是哪一家被抢劫!”

    并非报火报抢的锣有大小的分别,或敲法的不同,这是经验和揣想告诉他们的。他们看不见火光,听不见大路上的脚步声,也听不见街上的水龙铜锣来接。

    那么到底是哪一家被抢了呢?不消说他们立刻知道是财主王阿虞的家了。试想:有什么愚蠢的强盗会不抢财主去抢穷主吗?

    他们恨强盗,他们怕强盗,一百个里面九十九个半想要做财主。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驱逐强盗呢?甚至大家不集合起来大声地恐吓强盗呢?他们和财主有什么冤恨吗?没有!他们尊敬财主,他们中有不必向财主借钱的人,也都和财主要好!他们只是保守着一个原则:“管自己!”

    第二天,财主失窃后的第一天,曙光才从东边射出来的时候,有许多人向财主的屋内先后地走了进去。

    他们,都是财主的本村人,和财主很要好。他们痛恨盗贼,他们都代财主可惜,他们没有吃过早饭仅仅洗了脸便从财主的屋前屋后走了出来。他们这次去并不是想去吃财主的早饭,他们没有这希望,他们是去“慰问”财主——仅仅是慰问一下。

    “昨晚受惊了,阿哥。”

    “没有什么。”财主泰然地回答说。

    “这真真想不到!——我们昨夜以为是哪里起了火,起来一看,四面没有火光,过一会锣也不敲了,我们猜想火没有穿屋,当时救灭了,我们就睡了……”

    “哦,哦!……”财主笑着说。

    “我们也是这样想!”别一个人插入说。

    “我们倒疑是抢劫,只是想不到是你的家里……”又一个人说。

    “是哪,铜锣多敲几下,我们也许听清楚了……”又一个人说。

    “真是,——只敲一会儿。我们又都是朦朦胧胧的。”又一个人说。

    “如果听出是你家里敲乱锣,我们早就拿着扁担、门闩来了。”又一个人说。

    “哦,哦!哈哈!”财主笑着说,表示感谢的样子。

    “这还会不来!王家桥的男子又多!”又一个人说。

    “昨夜到底有几个强盗?”一个人问。

    “一个。不是强盗,是贼!”

    “呀,还是贼吗?偷去什么?”

    “偷去八只皮箱。”

    “贵重不贵重?”

    “还好,只值一二百元。”

    “是怎样走进来的,请你详细讲给我们听听。”

    “好的。”于是财主便开始叙述昨夜的事情了。

    下午,在人客繁杂间,来了一个新闻记者。这个新闻记者是宁波 S 报的特约通讯员,他在小碶头的一个小学校当教员。财主照前详细讲给他听。

    “那么,先生对于本村人,就是说对于王家桥人,满意不满意,他们昨夜听见锣声不来援助你?”新闻记者听了财主的详细的叙述以后,问。

    “没有什么不满意。他们虽然没有来援助我,但是他们现在并不来破坏我。失窃是小事。”财主回答说。

    “有些人又以为本村人对于有钱可借有势可靠的财主尚不肯帮助,对于无钱无势的人家一定要更进一步而至于欺侮了。——但不知他们对于一般无钱无势的人怎么样?先生系本地人,必所深识,请勿厌啰唆,给我一个最后的回答。”

    “唔,唔,本村人许是不至于罢!”财主想了一会,微笑着回答说。于是新闻记者便告辞退了出来。

    慰问的客踏穿了财主的门槛,直至三日五日后,尚有不少的人在财主的屋中进出。听说一礼拜后,财主吃了一斤十全大补丸。

    (有删改)

    文本二:

    王鲁彦描写家乡的风俗民情,一方面对那片土地有深刻的眷恋,“用人道主义的情感去抚摸农民的累累伤痕,去舔干农人伤口的积血,另一方面,用无情的笔尖去挑开农人心灵创口上的纱布,用批判嘲讽的目光来藐视国民的劣根性”,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精神。符合茅盾所言:“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性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的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的要求。

    (摘编自周春英《论王鲁彦乡土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

    1. (1) 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家桥村中的锣声,不同的节奏有着不同的内涵,这已经成为村民们约定俗成的传统。 B . 最后的“财主吃了一斤十全大补丸”言简意丰,突出了财主表面镇静实则内心惊恐的状态。 C . 王家桥村所呈现的社会氛围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镇所呈现的特点有着某些相似性。 D . 在茅盾看来,乡土文学中那种特殊的风土人情除了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几乎没有太大用处。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有关风、树、屋子等的描写,渲染出村庄沉闷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情感基调。 B . 作者通过语言、心理以及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王家桥人从听到锣声的惊慌到各行其是的过程。 C . “慰问的客踏穿了财主的门槛”极具讽刺意味,与前面的“听不见大路上的脚步声”形成对比。 D . 小说基本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顺序展开,中间借助王阿虞之口插叙了被盗的具体过程,使得故事更加完整。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记者”的作用。
    4. (4) 请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阐释你对文本二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