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7高一上·承德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纵观两千多年中国思想家对何为人性的思考,在论证人性的思维方法上大体可以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思维方式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我们运用现代的一些思维方式反思一下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中的思维方式。

        对何为人性的形而上论证的反思。在论证人性的来源上,孟子、二程、朱熹等采用了形而上的思考方式。按照现代的思维方式来看,形而上的论证是不牢靠的。康德详细地考查论证了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知识的构成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感性提供对象的表象,其二是知性运用概念对这些表象作出判断,从而形成知识。也就是说知识的构成既要包含先天的认识形式又要包含后天的经验,二者缺一不可。康德又认为,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实质上是理性的一种误用。理性有一种天然的冲动,这种冲动会对因果序列作出无限的追溯,直至脱离经验而直接作出判断。由于知识必须包含经验成分,所以这种形而上的思维方式虽然是源于我们的认识本能,但由于没有经验成分,所形成的只是貌似知识的幻象。

        对何为人性的形而下论证的反思。传统人性论,其论证大量引用了经验层面的东西。孟子论证人之性善,举例说小孩子掉入井中,人们施以援手是由于人有恻隐之心。孟子这样通过经验获得知识的方式,同样无法通过康德理性的检验。近代经验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对经验的归纳,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感念和范畴得来的。显而易见,我们是无法获取全部经验的,因此这样的知识也仅仅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能性,最终导致了休谟的怀疑论。在康德看来,知识不仅要有经验成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本身提供的概念和范畴。康德指出,尽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它们并不因此就产生自经验,因为很可能即便我们的经验知识,也是由我们通过印象所接受的东西和我们自己的认识能力从自己本身提供的东西的一个复合物。没有概念,经验是盲目的,还不能构成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

        自20世纪以来,人类发现的最重要的思考方法是现象学方法。胡塞尔提出了“面向事情本身”。所谓面向事情本身,实质上就是要剔除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思考方式,可以规避预先成见,按照直观的方式实现对象的“自身被给予性”。按照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我们仔细审视人类自身,我们的大脑的意识,有一部分意识是超越了人欲之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孟子所谓的人之性善。同样我们的大脑的意识,有一部分意识是关注趋利避害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荀子所谓的人之恶。由此可以看出,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论之争,会使这一争论更加明确。

    (摘编自孙旭武《对传统人性论指争的反思》)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等人采用形而上的思考方式论证人性的来源,结论是不牢靠的,因为没有结合形而下的思维方式。 B . 形而上的思维形成的只是貌似知识的幻象,这种思维方式虽然源于人的认识本能,但没有经验成分。 C . 康德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知识不仅要有自已本身提供的概念和范畴,更要有经验成分。 D . 根据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仔细审视人类自身,我们大脑意识中超越人欲之外的东西是荀子的人之恶。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在点出中国思想家在论证人性的思维方式上大体分为两种后,提出了运用现代的一些思维方式进行反思的主张。 B . 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了孟子、二程、朱熹康德、胡塞尔、荀子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C . 孟子引用小孩掉入井中人们施以援手的例子论证人之性善,其实知识经验层面的东西,无法通过康德理性的检验。 D .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并运用并列式的论证方法对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康德认为知识的构成分为两部分,既要包含先天的认识形式,又要包含后天的经验,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B . 通过归纳经验,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感念和范畴得来的知识可信度是不高的,因为我们无法获取全部经验。 C . 胡塞尔提出的“面向事情本身”理论,剔除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思考方式,可以规避预先成见。 D . 我们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关人性善与人之性恶的争论,就可以分清两者的对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