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7九上·罗湖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④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尔而与之 

      ②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③公孙仪鲁而嗜鱼 

      ④夫唯鱼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3. (3) 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上述这两个语段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