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7高二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转型的意义

    贾文山

        尽管西方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方市场经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被借用过来,而是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创新,它能包容不同的文化并使之汇聚为一体,这种包容不是简单地混合,而是把不同的文化以不同的时空和功能分区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种互补的文化结构。此外,中华文化的创新也是极具特色的。在前期,中华文化以内源性的自我创新为主,而之后则以外源性的创新为主。其中,外源性创新更加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这种创新方式自儒释道文化融合开始,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主导型创新模式,也是中华文明转型的一种范式。古代儒、释、道文化融合的文明转型,近代以来以马、中、西融合的文明转型,都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通过外源性创新和内部自我创造的内源性创新结合进行的。

        从目前阶段来看,如果说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在过去曾是一个大熔炉的话,那么现在则有种种迹象表明它逐步走向紧缩、保守和内敛,而中国则日益开放,今天的中华文明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体系,在这种文明体系中不仅包含了东方的智慧,还包含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本性,一种明智的文明绝不会以“纯正性的名义”原封不动地把外来文化拿过来,而是要把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之后方能为我所用,结合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融合和现代中、西、马文化融合的经验及效果都能证明这一点。

        中华文明的转型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范式,这种范式同样可以应用于世界秩序的构建上。我们并不像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他国利用或隐或显的方式推行西方文化价值,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不是输出具体的文化内容,而是要与世界各文明一道,打造一套各个文明之间交流、沟通、和谐共生的实践范式。从中国文明转型的历史经验不难看出,不同民族之间应该坚持差异基础上的对话,寻求文化之间的契合性和互补性,调和传统与现代,取缔中心与边缘,融合自我与他者,形成一个全球跨文明的“沟通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出包容、平等、和谐的世界安全、利益、命运、责任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文山《中华文明转型为世界提供实践范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市场经济思想是吸收西方市场经济思想而形成的,没有西方的经济思想,就没有中国的市场经济思想。 B . 在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融合前,中华文明以内源性的自我创新为主,没有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 C . 目前与中国不一样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已经在紧缩、保守和内敛,种种迹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D . 中华文明转型后,没有在世界其他国家推行中华文化价值观,而是寻求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契合性和互补性。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自然段,先以实例说明中华文明的最大特点,然后论述中华文化的创新极具特色。 B . 第一自然段,重点阐述外源性创新,本文也是紧紧地围绕外源性创新这个话题展开的。 C . 第二自然段,对东西方文化的包容性进行比较,重点阐述东方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D . 第三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中华文明的转型对于世界秩序构建的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内源性创新和外源性创新的完美结合。 B . 不同文明之间只有坚持差异基础上的对话,才能真正实现兼容并包。 C . 如果不同文明能相互包容,就能形成一个全球跨文明的命运共同体。 D .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只要具备了创新性,就能够不断地转型并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