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 , 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②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③德国是希腊最重要的国际债权国之一,经历过两轮失败的救助行动,给病入膏肓的希腊继续提供资金援助的做法在德国十分不受欢迎。
④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⑤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习焉不察 , 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的不满。
⑥近年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 , 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
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变暖将使海平面上升,①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却不以为然。他十分淡定的原因,②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③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④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⑤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而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⑥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Ⅰ | / | 缘于 | 一般 | 而且 | 所以 | 就 |
Ⅱ | 从而 | 在于 | 通常 | 并且 | / | 只 |
Ⅲ | 并且 | 因为 | / | 如果 | 那么 | 也许 |
Ⅳ | 进而 | 就是 | 如果 | / | 就会 | 只能 |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烟台大学62岁保洁员吃学生剩饭:不缺钱怕浪费
记者 李谦 刘颖超 烟台台记者 张斐斐
【央广网烟台11月19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10月20日,《新闻纵横》关注了“烟台大学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他六位同事的故事”。这7位保洁员在学校食堂里看到学生们吃剩下不要的馒头和米饭,实在不忍心丢弃,就装到塑料袋里,留着自己晚上吃,生怕浪费了粮食。而这种做法,当时他们已经坚持了5个月了。
“舔干净不丢人”是烟台大学4层食堂里最新挂出的海报。下午5点半,记者和刚下课的学生们一起来到了生意红火的窗口前。“烟台特色小吃,淄博特色小吃,台湾美食,韩国料理”,各个窗口都向外飘着香味,价格几乎都不会超过15块钱。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收拾餐具。把剩汤、剩饭倒进车上的泔水桶中,再把盘子摞好放进车里,这些动作吴师傅做得熟练而又迅速。只是偶尔,他会把盘中看起来还不错的主食留下,放进车上一个最小的塑料袋中。
晚上7点半,学生们陆续离开了餐厅,吴师傅看见工友罗师傅和其他几个人已经坐下吃饭,便也带着装着剩米饭的塑料袋走了过去。虽然只有几步路,但看到旁边桌上还有一盘学生刚刚剩下、看起来还很完整的炒茄子,吴师傅顺手拿起来,没人疑问,没人抬头,甚至没有任何停顿,大家夹起了还冒着热气的茄子,就着桌上的洋葱、豆腐、卷心菜,开始吃饭了。
第一个带头吃剩饭的吴明华是吉林省伊通县人,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孩子定居烟台后,他也搬到了这里。吴师傅说家里并不缺钱,这么做就是不想浪费。
吴明华:就是不挣钱孩子也给钱,他们不同意出来干活。
烟大4层一共十多名保洁员中,陆续有6人开始效仿起吴师傅的做法。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都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他们中甚至有人的孩子就在这里上班。比如,罗玉龙的儿子罗国胜从一开始就很反对爸爸吃剩饭。
罗国胜:他说怪可惜的,他说他们那些人都能吃,我也能吃,担心老人吃凉的不好,这么大岁数捡着吃也不好。
但孩子们的反对并没有阻碍老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现在食堂的剩菜剩饭和以前相比,显然有了改观。
食堂经理刘建新:通过他们这些工人的身体力行可能让学生感触很深,剩的比以前少很多。
老板娘杨燕:改善多了,大学生过来要半碗米饭、半个馒头,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介绍了这变化背后的新规定:现在学生可以买半份菜、买半份饭,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保洁员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勤俭节约的课。
快要离开时,记者不经意间问了吴师傅一句:如果有一天没有剩饭了会怎样?
吴师傅的回答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没有剩饭那不是更好了嘛!但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尽管认为浪费避免不了,但说起自己的行为,吴明华也丝毫不含糊。
吴明华:一粒粮食一滴汗,一个餐厅一天要节约几斤粮食,一年呢?一个学校节约这么多,一个省的呢?全国呢?就这么寻思自己该这么节约点。
从节目播出吴明华和他同事们的故事到现在,已经又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很多同学在表示深受感动的同时,更加强了自我约束,也自发地对节约粮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倡议。
除了在校学生,更多的年轻人也在网络上发起了讨论。现在的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像吴明华那个岁数的人,他们经历过的那种物资短缺甚至饿肚子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无法想象。像吴明华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观念,现在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微博上有位网友说:节约已经是传统的、过时的观念了,还有多少人愿意“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呢?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认识也不同了。
微博用户“刘书礼1947”也是一位66岁的老人,他说,吴明华62岁,应该跟我一样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知道得深,体会得深。中国人民向来是勤俭节约的,“食求果腹,衣求蔽体”的传统一直保持了几千年。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是丰富了,但祖先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微博用户“越看阿信越帅的小白”说,我们宿舍就会买了饭带回来,大家一块吃,不会剩。
“潮流人生韩董”说:作为一个城市孩子,从来没有体会过农民伯伯的艰辛,但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还,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 , 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曰:“哭者人情,笑者真不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改动)
注:①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更事:阅历世事。③祖龙:指秦始皇。④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既知一去不还,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③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①在《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三句是:“ , , ?”
②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 , 。”
③在《雨巷》中,诗人把自己的理想描述为一个姑娘,诗人说:“我希望逢着/。”
材料一:唐高祖认为,在平窦建德、刘黑闼战役中战功赫赫的王君廓,其壮气不逊古人,“不可以常例赏之”,故特赐以“锦袍、金带”,以示恩宠。(《旧唐书·卷六〇.王君廓传》)
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唐廷在铁勒诸部占据的灵夏一带广设羁縻府州,对于铁勒蕃酋,太宗投其所好,特赐绫锦、金银,当看到其中一件“绯黄地瑞锦禄领袍”时,在场蕃酋“睹而惊骇,以为未尝闻见,捧戴拜谢,盘叫于尘埃中”。《册府元龟·卷一七O》)
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的锦袍有着特殊的用途和内涵。对内,①;对外,② , 特别是用于北方部落的赠礼,这和北方民族对锦这一面料的看重密切相关。同时期的诗歌谈及锦袍,除了表明皇帝的特殊恩典外,③ , 比如李白在《赠刘都使》中写道:“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
大约32亿年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的生命在和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物、海绵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的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到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渔获量可望达到两亿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