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4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2016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4月18日开幕,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旅游节推动了扬州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和旅游业的大发展。这说明(    )

    A . 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B . 一定的经济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C .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 .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 2.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2015年度出现的“获得感”、“颜值”、“主要看气质”等新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

    A . 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B .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 .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 . 文化创新来源于网络灵感
  • 3.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被称为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镌刻在联合国总部的大厅上。这说明(    )

    A .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 . 传统习俗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D .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4.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2015年宝应县举办了“宝应好人”进万家文艺巡演、向好人致敬﹣﹣2015•宝应好人现场交流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受榜样的感召,大家表示要以“宝应好人”为榜样,向善、向美,做宝应好人。这一现象表明(    )

    A . 文化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B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往往是有形的 D . 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5.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在德国波恩2015年10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世界遗产(    )

    A .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B . 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 . 是民族文化的展示和民族情感的表达 D . 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 6.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北京申办冬奥宣传片《不虚此行》展现了中国文化符号与冰雪运动的完美切换。京剧中的翻跟头与空中技巧的完美翻腾、太极拳中的推手和冰壶的推出等,让中国传统元素展现出新意,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A . 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B .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 .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 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 7.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搭建(    )

    A .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B . 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C . 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D . 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 8.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慕课(MOOC)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如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

    ①遵循传统,全面复古       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长期发展中,中华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文化,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这表明(    )

    ①通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不同的文化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带有了“互联网+”的特质,让普通作者,甚至是观众都能和电影制作方零距离接触,让他们之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行沟通,为电影带来更优质、更受欢迎的内容。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人们既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A . 没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B . 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D . 没有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14.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清明节祭奠先人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新的祭奠方式,如鲜花祭奠、网上祭奠、二维码扫墓、天堂信箱寄哀思正悄然兴起。这告诉我们(    )

    A .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习俗有巨大冲击 B . 要树立科学精神,拒绝传统习俗的影响 C . 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精神 D . 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正发生改变
  • 15.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如图漫画启示我们在文化借鉴中必须(    )

    A . 反对封闭,求同存异 B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 . 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D .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16.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

    A . 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 B . 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C . 中华文化具有内涵丰富、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 .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
  • 17.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如图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落后文化必须加以剔除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8.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    )

    A . 阶级性 B . 包容性 C . 民族性 D . 地域性
  • 19.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0.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对中华文化进行护根、承脉、铸魂、补钙。其中,护根,就是保护、涵养梳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脉,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这是因为(    )

    A . 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见证 B .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D .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 21.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从事抗疟新药的研究。她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2015年诺奖得主屠呦呦的这段经历(    )

    A . 集中体现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B . 表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 . 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 . 体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22.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下列名言警句都是习近平在2014年各种重要讲话中曾引用的。其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一项是(    )

    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3. “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  )。

    A . 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 B . 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C . 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 D . 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24. (2021高二下·宁夏月考)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5.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近年来,众多改编自网络的影视剧火爆荧屏,但当“小鲜肉”席卷荧屏、颜值取代了价值,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正在被人们忽视。这要求(    )

    A . 与时俱进的推进影视文化的形式创新 B . 在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要抵制落后文化 C . 大力发展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经典文化 D . 影视产业要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
  • 26.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社会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流。为此,我们必须(  )

    ①在文化激荡中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发挥思想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7.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

    A .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B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28.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一些地方运用中国民间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如图),加大了宣传和培育的实效性。可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要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可以消除思想差异凝聚社会共识

    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9.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为此需要(    )

    ①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④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30.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不断引进的韩国综艺节目充斥国内荧屏,有些节目版权费甚至涨到了原来的十倍。相比之下,国内原创综艺节目动辄被“山寨”,发展举步维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    )

    ①拒绝综艺节目舶来品,保护原创综艺版权 ②重视大众传媒,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

    ③将借鉴与原创相结合,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④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本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1.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南京市将通过增加免费开放公园和景区数量、扩大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公益开放范围等措施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这些举措有利于(    )

    A .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社会效益 B . 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 C .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D .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 32.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2015年12月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第四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涉及三个事件五名游客,五名游客的不文明记录年限分别为一年至三年。这说明(    )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公共意识

    ③应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④国家需要对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3.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掌握了电脑技术,却去充当电脑“黑客”;有人掌握了医疗技术,却要收取“红包”后才肯救治病人。这主要说明(    )

    A .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 B . 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C . 道德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D . 智慧能填补道德的不足
二、简析题
  • 34.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战略决策。为此两地积极筹备迎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评估考察。评估团赞赏京张两地已把《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精髓和目标完全贯穿在申办规划中,并对申办工作得到政府和公众强有力的支持表示欣慰。评估团表示北京不仅拥有大量的2008奥运场馆遗产,还拥有丰富的办赛经验和办赛人才,这些都将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有力的保障。评估团通过考察充分肯定京张两地完全有能力举办一次非常成功的2022年冬奥会。2015年7月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谈谈京张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会带来哪些积极效应?

    2. (2) 从评估团的考察评价中你是如何感受到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 35. (2021高一上·渑池开学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民的科学素养得到相应的提高。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 (1) 一种观点认为,公民科学素养与经济发展难以同步;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可以实现公民科学素养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综合评析上述观点。

    2. (2) 啃老族,又称“吃老族”或“傍老族”,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睡到日上三竿,玩到半夜三更,仍未断奶的“啃老族”只会一生两手空空。

      “啃老族”怎样才能做到一生不两手空空?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选取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 36.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2008年12月海峡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开创了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几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1) 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我们坚信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统一后,台湾将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据此,有人认为,两岸统一将意味着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将被联邦制所取代。结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2. (2) 针对2016年台湾“大选”,国台办发言人强调指出,我们希望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继续保持台海局势和平稳定,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湾的任何政党和个人,只要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我们都欢迎。

      结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你认为应怎样看待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必要性,应如何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三、探究题
  • 37. (2016高二下·宝应期中)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系列纪录片,通过中国各地的中华美食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中华美食来看社会。《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再度掀起“舌尖”热。对于《舌尖2》的播出,人们褒贬不一。

    持赞成的观点有:

    ●纪录片里的美食和生活,绝大多数来自乡村,不光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的向往,更引发了人们的思乡情怀;

    ●以微距拍摄的方式将中国人在美食上的奇思妙想,智慧火花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叹为观止;

    ●将西藏蜂蜜、浙江跳跳鱼、贵州稻花鱼、四川腊肠等各地传统美食交流融合纳入镜头,各具特色,催人垂涎。

    ……

    对《舌尖2》持批评的观点有:

    ●故事造假,过于煽情、忽略美食,而且传递着不正确的价值观;

    ●部分情节存在对BBC节目的抄袭和模仿现象,不利于对中国传统美食的传播;

    ●藉助食物过分渲染民族主义,不利于各国间文化交流。

    ……

    《舌尖2》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寻找那些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 (1) 简述赞成观点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2. (2) 针对批评观点,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你的立场。

    3. (3) 请你为“留住美味,留住记忆”从《文化生活》角度出谋划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