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O2(g)+N2(g)=N2O4(l) ΔH1
② N2(g)+2H2(g)=N2H4(l) ΔH2
③ O2(g)+2H2(g)=2H2O(g) ΔH3
④ 2 N2H4(l)+N2O4(l)=3N2(g)+4H2O(g) ΔH4=﹣1048.9 kJ·mol-1
选项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 酸性:碳酸>苯酚 |
B | 向(NH4)2S2O8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Mn(NO3)2溶液和1滴AgNO3溶液(作催化剂),微热,溶液变紫红色 | 氧化性: S2O82->MnO4- |
C | 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素瓷片分解,得到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 分解产物中含乙烯 |
D | 取5 mL 0.1 mol·L-1FeCl3溶液,滴加5滴0.1 mol·L-1KI溶液,振荡,再加入5 mL CCl4 , 振荡,静置,取上层液体,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 | KI和FeCl3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②“除杂”时,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Cu、Pb,试剂X应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检验碱式碳酸锌洗涤干净的操作为。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 Ⅱ.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Ⅲ.分子中有4中化学环境不同的氢
步骤Ⅰ:取铝黄铜合金加入热浓硫酸溶解,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只生成Cu(OH)2沉淀,过滤,洗涤。
步骤Ⅱ:向Cu(OH)2沉淀中加硫酸溶解,再加氨水,形成 [Cu(NH3)4]SO4溶液。
步骤Ⅲ:向[Cu(NH3)4]S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至溶液呈微酸性,生成NH4CuSO3。再与足量的1.000mol·L-1的稀硫酸混合并微热,得到超细铜粉。
图1 图2 图3
①NaClO氧化NH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如图2所示,在pH>9时,pH越大去除率越小,其原因是。
③如图3所示,温度低于15℃时,温度越低去除率越低其原因是。当温度高于25℃时,温度越高去除率也越低,其原因是。
3 +8HNO3 —→ 3 +8NO↑+7H2O
物质 | 密度(20℃)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环己醇 | 0.962 g/cm3 | 25.9℃ | 160.8℃ | 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3.6 g,可混溶于乙醇、苯 |
己二酸 | 1.360 g/cm3 | 152℃ | 337.5℃ | 在水中的溶解度:15℃时1.44 g,25℃时2.3 g。易溶于乙醇,不溶于苯 |
步骤Ⅰ:在如右图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6 mL 50%的硝酸,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 mL环己醇。
步骤Ⅱ:水浴加热三颈烧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口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 ℃~65 ℃之间。
步骤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 ℃~90 ℃水浴加热约10 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步骤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抽滤、洗涤、干燥、称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