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 | 糖水 | 牙膏 | 牛奶 | |
pH | 2~3 | 7 | 8~9 | 6~7 |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2 | 84 | 5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24 | 0 | 14 |
混合物 | 思路方法 | 选用物质 |
A.CO(CO2) | 吸收 |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CaCl2(HCl) | 转化、过滤 | 过量的碳酸钙 |
C.HCl(BaCl2)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硫酸溶液 |
D.FeSO4(CuSO4) | 置换、过滤 | 过量的铁粉 |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①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
②写出Ⅱ中H2还原FeCl2 , 置换出铁的化学方程式 。
【猜想与假设】碳酸钾溶液的酸碱度可能有种情况
实验一: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二: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三: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钾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2.
【结论】以上实验证明碳酸钾溶液呈性,从物质的分类看,碳酸钾属于类(填”酸”“碱”“盐”),从而说明此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w克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反应后BaCl2剩余的方法是;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
④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装置丁的作用是.
②学习小组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产生的气流过急.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再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 g ,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 g、40 g、60 g 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 g ,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右图。
试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