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旧版资料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

更新时间:2018-08-28 浏览次数:48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他们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材料二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他们饲养猪狗等动物,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奔鹿、游鱼等各种动物和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请回答:

    1. (1)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比河姆渡原始居民晚多少年?

    2. (2)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我国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3. (3) 依据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4. (4)

      下面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简图,造成这种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图一                图二

      A . 双方建筑观念不同 B . 双方使用的工具分属不同时代 C . 双方生活习惯不同 D . 双方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不同
    5. (5) 半坡彩绘上的奔鹿、游鱼等动物与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 (2) 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3. (3)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 (4) 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在原始农业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两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