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3.4 升华和...

更新时间:2018-09-14 浏览次数:49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寒冬,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
    A . 升华 B . 凝华 C . 汽化 D . 液化
  • 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 冰雪消融 B . 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 C . 露珠的形成 D . 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
  • 3. (2020八上·罗山期中)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 .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 .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 .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 .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 4. (2018九上·临沭期末) 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 . 秋天的后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 . 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
  • 5. 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先升华,后凝华 B . 先升华,后凝固 C . 先汽化,后液化 D . 先熔化,后凝固
  • 6. (2023九下·潜江模拟) 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 . 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 .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液化 D . 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 7. (2020八上·渌口期中)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 . 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 . 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 . 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 8. 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列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 . 打在枝头的霜 B .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 山间的云雾 D . 消融的冰雪
  • 9.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  )
    A . 汽化现象 B . 液化现象 C . 升华现象 D . 凝华现象
  • 10. (2018八上·新蔡期中) 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 “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 . 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 . 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 . 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 11. (2021·寻乌模拟) 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B . 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 . 两者均吸热 D . 两者均放热
  • 12. (2019九上·遵义月考) 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 .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 .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 .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
  • 13. “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 14. 妈妈为欢芯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小干冰块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了“爆炸”。欢芯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
  • 15. 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6. 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这是因为后一个物态变化中会热量。

  • 17. (2022九上·桐柏期中)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热量。

  • 18. 雨: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它们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
  • 19. 冰雹:夏季气温变化剧烈时,高空中会有冷空气团存在,空中悬浮的小冰晶在冷空气团的作用下,凝聚成小冰块。有些小冰块体积较大,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成水,形成冰雹。
  •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三、实验题
  • 21.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 (1) 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 (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阅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 (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