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空气的密度值(千克/米3)
93300帕 | 96000帕 | 101000帕 | 104000帕 | |
5℃ | 1.17 | 1.20 | 1.27 | 1.30 |
10℃ | 1.15 | 1.18 | 1.25 | 1.28 |
15℃ | 1.13 | 1.16 | 1.23 | 1.26 |
20℃ | 1.11 | 1.14 | 1.21 | 1.24 |
①当温度为10℃、气压为101000帕时,干燥空气的密度值为千克/米3 .
②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①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
②求乙容器内水面下0.1米深处的压强p水 .
③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后(无水溢出),若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是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的2.7倍,则求甲的密度ρ甲 .
①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求电源电压U.
②现电路中有A、B、C和D四点,需将一标有“50Ω 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2并联其中两点上,要求:闭合电键S后,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能随之发生偏转.
(a)滑动变阻器R2可以并联在电路的哪两点间;
(b)当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2;
(c)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求电流表示数的范围.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中所测定的物理量
③实验器材 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表一
实验 序号 | 所加圆板个数 | 水槽底部所受 水的压强(帕) |
1 | 1 | 3015.00 |
2 | 2 | 3030.00 |
3 | 3 | 3045.00 |
4 | 4 | 3060.00 |
表二
实验 序号 | 所加圆板个数 | 水槽底部所受 水的压强(帕) |
5 | 5 | 3071.25 |
6 | 6 | 3078.75 |
7 | 7 | 3086.25 |
8 | 8 | 3093.75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中的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所加圆板个数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为进行多次实验,三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实验方案,简述如下表所示.
方案序号 | Ⅰ | Ⅱ | Ⅲ |
实 验 电 路 | |||
设 计 要 点 | 通过改变串联电池的节数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 |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与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串联,并换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
(a)上述三个方案中,能实现“多次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案有(填序号);方案Ⅲ与另两个方案相比,优点有:(写出两点即可).
(b)小明同学根据方案Ⅲ,准备测量阻值约为20欧的电阻,实验所提供的器材齐全完好,其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电压表规格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分别标有“5欧 3安”和“50欧 1.5安”字样).
小明对所提供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提出了问题:实验中,两种变阻器是可以随意用一个变阻器,还是其中一个更适合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的相关条件,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