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检测

更新时间:2015-10-13 浏览次数:105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
    A . 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 B . 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 C . 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 . 增大压强
  • 2. 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 . 食盐和水 B . 锌和硫酸 C .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 . 硝酸铵和水
  • 3. 如图所示,20℃时将一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试管侵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适量某物后,试管内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 浓硫酸 B . 硝酸铵固体 C . 氢氧化钠固体 D . 生石灰
  • 4. 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 . 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 C . 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D . 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g
  • 5.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 . 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克 C . 任何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 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 6.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 . 加一定量水 B .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C . 略降低温度 D .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 7.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 .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8. 在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后,则(  )

    A . 晶体减少 B . 浓度增大 C . 晶体质量不变 D . 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 9. 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 恒温蒸发溶剂 B . 降低溶液的温度 C . 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 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 10.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③⑤ D . ①②⑤
  • 11.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 . 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 . 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 . 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2.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 . 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 .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 . 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 13.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 14.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 . 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 .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 .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 . 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 15. 将7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 硝酸钠的溶解度 B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 .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 16.

    A、B两烧杯中均盛有100克水,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此时,B 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要将B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最好的方法是

  • 17. 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20℃时,甲烧杯中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 是饱和溶液;乙烧杯中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饱和溶液.
    2. (2) 20℃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3. (3) 20℃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来判断.
  • 18.

    在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若用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

  • 19.

    爱探究的聪聪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 (1) 杯子中的现象是,其反应方程式为 ;

    2. (2) 说明:NaOH固体溶解时(填“吸”或“放”)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 20. 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 (2) 图2中,(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 (3) 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

三、解答题
  • 21. 现有二瓶无色液体,分别为蒸馏水和饱和的KNO3溶液,分别用二种不同的方法加以鉴别.
  • 22. 小芳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 (1)

      请你仿例猜想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并预测该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2. (2)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与预测.


  • 23.

    下表列出了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 (1) 由上表可推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2. (2) 在20℃时,把40 g KNO3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再加入100 g水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该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 (3)

      如图所示,把上述(2)中的小烧杯放到盛水的大烧杯中.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的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的是(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硝酸铵   ③氢氧化钠   ④冰

    4. (4) 60℃时,把55g KN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最多可配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g.

  • 24.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在20℃时要配制263.2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多少克?

  • 25. 60℃时,某同学在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漂浮一个木块(如图),然后将溶液冷却到室温(20℃).请你说出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并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分别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